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印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ㄨˊㄓㄤㄖㄨˊ:「ㄧㄣˋㄓㄤ」、「ㄧㄣˋㄒㄧㄣˋ」、「ㄍㄨㄢㄧㄣˋ」、「ㄍㄤㄧㄣˋ」、「ㄌㄧㄡˋㄍㄨㄛˊㄒㄧㄤˋㄧㄣˋ」。
  2. ㄏㄣˊㄐㄧㄖㄨˊ:「ㄕㄡˇㄧㄣˋ」、「ㄕㄚㄊㄢㄕㄤˋ˙ㄉㄜㄐㄧㄠˇㄧㄣˋ」。
  3. ㄧㄣˋㄕㄨㄚㄖㄨˊ:「ㄧㄣˋㄓˋ」、「ㄧㄣˋㄈㄚ」、「ㄧㄥˇㄧㄣˋ」、「ㄎㄢㄧㄣˋ」、「ㄆㄞˊㄧㄣˋ」、「ㄈㄢㄧㄣˋ」。
  4. ㄈㄨˊㄏㄜˊㄖㄨˊ:「ㄒㄧㄣㄒㄧㄣㄒㄧㄤㄧㄣˋ」、「ㄏㄨˋㄒㄧㄤㄧㄣˋㄓ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印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解釋:
  1. 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
    【例】官印、鋼印、印信
  2. 痕跡。
    【例】腳印、手印
  3. 在物體上留下痕跡。
    【例】烙印、印上指紋
  4. 印刷。
    【例】刊印、翻印、印行
  5. 符合、吻合。
    【例】印證、心心相印
  6. 印度的簡稱。
    【例】中印條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ìn
解釋:
[名]
1.用木或金石等所刻成的圖章。如:「官印」、「鋼印」、「玉印」。《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且使我有雒陽負郭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
2.痕跡。如:「腳印」、「手印」。
3.印度的簡稱。如:「中印條約」。
4.姓。如唐代有印倫。
[動]
1.在物體上留下痕跡。如:「烙印」、「印上指紋」。
2.印刷。如:「刊印」、「排印」、「翻印」、「這本書已經印好了。」
3.符合。如:「心心相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ì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將文字或圖案留在紙張或物品上。
  2. [[名] ] 圖章。
  3. [[動] ] 用模型鑄造。
  4. [[名] ] 做東西的模型。
  5. [[名] ] 痕跡。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