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分業專攻之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分業專攻之風,盛行於清代;起因於晚明學風空疏,顧亭林遂以「經學即理學」為號召,清代學風乃日趨樸賞。唯清初學者,類皆為前明之遺老,茹種族之痛,懷匡時救世之志,喜談治典政要、郡國利病。此時滿清入關未久,規模未備,故採懷柔政策,以為籠絡。迨至雍正、乾隆兩朝,政權根基已固,乃逐漸採取高壓政策,文禁森嚴,時興冤獄。當時學者處於清廷專制政權之下,不得不改變治學方向,專致力於詮釋故訓,究索名物,於是經史考證之學大盛,號為樸學。
  中清學者以經學考據為中堅,唯因欲求經義必當假途於文字,於是訓詁一派出;復以文字與語言相聯屬,於是音韻一派出;又以今所傳本之文字或未可信據,於是校勘一派出;且以古經與地理多有關係,於是地理一派出;再以古經與天算多有關係,於是天算一派出;兼以古代之名物制度與今殊異,於是名物制度一派出。以上各派,是為乾嘉時代最盛的支派,其後派下又分支,如:言聲韻、訓詁,以漢以後字書為未足,於是金石一派出;言地理而以域內為有限,於是西北地理一派出;於今傳之經籍為未完備,於是輯佚一派出;而崇古尊漢之極致,以東漢之學術導源自西漢,於是今文經說一派出。是為乾嘉以後考據之學的極盛期。中清以後,推其考據經學者以及群史,於是錢辛楣、王西莊一派之史學出;推其考據經學者以及諸子,於是畢氏(秋帆)一派之子學又出。至此,「分業專攻」之學風愈甚,而距「通經致用」的理想愈遠。
  梁啟超論述中清正統派學風之特色共十條;其中第九條謂:「正統派學者,喜專治一業,為窄而深的研究;此種為學問而學問之態度,分業專攻之學風,治一業而終身以之,銖積寸累,先難後獲,無形中可使後學者受一種人格的感召而奮興向學。用此種客觀的科學的研究法治學,能使吾輩心細、讀書得間,能使吾輩忠實、不欺飾,能使吾輩獨立不雷同,能使吾輩虛受,不敢執一自是。」可謂能得其實。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分業專攻之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