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ǎn pǔ |
解釋:
一種簡易的音樂記譜法。約完成於十七、八世紀。現用的簡譜以1、2、3、4、5、6、7來表示Do、Re、Mi、Fa、Sol、La、Si等七個音。在數字的上方標圓點表示高八度音,在下方標示則表示低八度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簡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ien P´u |
作者: | 郭玉茹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兩種,一般所稱的簡譜,係指數字簡譜,用1、2、3、4、5、6、7的阿拉伯數字代表音階中的七個基本音級,讀音為do、re、mi、fa、sol、la、si,休止符以○表示,每一個數字的時值各相當於五線譜的四分音符。在數字下面標圓點為低八度音如5,在數字上面標圓點為高八度音如5。關於時值的變化,在數字後面加「-」(短橫線),表示時值比原音增長一倍,相當於五線譜的二分音符,休止符實質的增長用○號重複,在數字下面加「-」(短橫線),表示時值減短二分之一,拍號用間以一短斜線的兩個阿拉伯數字表示,如3/4,上方的數字表示每一小節的拍數,下方的數字表示每拍的時值。簡譜起源於十六世紀的歐洲,在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漫長歷史時期中,先後由法 國 的蘇艾蒂、盧梭、加蘭、帕里斯、謝弗等人研究、整理、規範、逐步成為與今日簡譜基本上相同的記譜法,十九世紀末傳入日本,約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1904年沈心工編著出版的「學校唱歌集」是中國最早自編的一本簡譜歌集,之後簡譜由於容易認讀、印刷書寫方便的優點,迅速傳播到各地學校和群眾之中,產生了深廣和持久的影響。字母簡譜,主要為英、美等國通用,以d、r、m、f、s、l、t,七個英文字母作為基本音符,除第七音讀做ti外,其餘各音與數字簡譜的讀音一樣,其時值及節拍則以縱線表示強拍,雙點表示弱拍,橫線表示延長,單點表示數音連結成一拍。 |
|
參照: 《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簡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