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旬節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ntecosts
作者: 查時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旬節派為基督新教中的一個派別,十九世紀末時產生於美國,而於二十世紀初時傳播往加拿大、英國、丹麥、挪威和瑞典,再傳播於其他地區。該派因讀到〔聖經〕中所記「聖靈」在耶穌基督復活後的第五十天,亦即猶太教的五旬節,要降臨在信徒身上,使信徒得著能力,不僅能淨化個人,使人成聖;更能行奇事異能,醫病趕鬼,並能受感而口說其他地區的方言。該派讀之而深信,並祈求此「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因在基督教的信仰中特別重視五旬節所降臨的聖靈,故被稱之為「五旬節派」,又因把聖靈視為上帝所賜之恩典與恩寵,放在中國亦被稱之為「靈恩派」。
  五旬節派教會之產生,其原始信徒全為各宗派教會之信友,一方面對宗派教會的不冷不熱之狀況思有所突破,一方面對個人在信仰靈性上之裹足不進也思有所改變,乃在過往的初代教會歷史中尋得啟示;而在追尋途中又為教會傳統所不容,故召志同道合者離開原來教會,另組新教會。自十九世紀末,此類強調追求聖靈的教會與教派就紛紛產生,較著名的有聖潔會、神召會、使徒信心會、喜信會等。
  五旬節派所信守的教義,基本上與各大宗派的信仰相一致,但在「聖靈」的認知上最被強調,該派力倡聖靈能使人成聖,而成聖又是上帝恩寵所致,故對有形的聖像和十字架皆所不喜,重視追求聖靈的能力,以致對說「方言」亦十分重視,並努力追求,因深信「方言」是一種「語言神恩」。而其禮拜形式,亦與宗派教會有所差異,一般都較熾熱,因在肢體語言上表達較強烈,公眾祈禱皆主出聲,唱讚美詩時常帶肢體動作,故禮拜氣氛較狂熱,但亦有主張在安靜氣氛中禮拜並追求聖靈同在者。五旬節教派於二十世紀初期傳來中國,分屬聖潔會、神召會、使徒信心會、喜信會,在沿海各省建立起教堂,其堂會數與信友人數遠遠落後於各個來華的宗派教會,屬在華的小教派。
  由於五旬節教會之產生與重視並追求聖靈有關,故在二十世紀各個不同年代中,在中國基督徒中也受影響而自發產生了幾個屬五旬節派的教派,如真耶穌會、耶穌家庭與新約教會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旬節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