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房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ū f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書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hū fáng |
解釋:
1.古代官府中收藏書畫的場所。唐.元稹〈和樂天過祕閣書省舊廳〉詩:「聞君西省重徘徊,祕閣書房次第開。」 2.書齋。指家中讀書寫字的房間。《儒林外史》第四回:「一日,張靜齋來候問,還有話說。范舉人叫請在靈前一個小書房裡坐下。」《紅樓夢》第七八回:「王夫人命人送寶玉到書房中。」 3.家塾。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二月.薰蟲》:「二日為龍抬頭日……小兒輩懶學,是日始進書房,曰占鰲頭。」 4.書店。如:「這間書房專賣一些珍貴的絕版書籍。」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書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葉憲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書房為臺灣對於民間所設學塾之俗稱。緣臺灣民間為教子弟讀書識字及應科舉考試,延師設立小規模之學塾,一般稱為書房。書房約在七歲入學,由具科舉功名或略讀詩書者,以臺語教授漢文,修業年限不定。據〔臺灣省通志稿‧教育志‧教育設施篇〕所記:書房之課程以讀書習字為主,並重視道德人倫之陶冶;教材由簡單之三字經、四書以至各類經書。大凡高級者,以經史文章、詩詞為主;中級以書註、作對為主;初級則為背誦及習字。 臺灣書房在清政府未積極辦理官學之情況下,民間設立相當普及;日據後,官方於一八九七年首次進行全省書房調查,計有一千一百二十七所,學生一萬七千零六十六人,由此可推知清代臺灣書房之普及。 臺灣自清廷割讓予日本之後,原在臺灣所有之官學均遭停辦,而日本對臺灣之殖民教育體系又非一時所能建立,因此襲自清代民間之書房、義塾乃得以繼續保存。唯義塾數量不多,僅存於較大之城鎮中,書房則遍布各地。 據日本殖民政府之調查統計,在臺灣教育會〔臺灣教育沿革誌〕中所錄,一八九八年入書房學漢文的臺灣學生有二萬九千八百七十六名,而僅有六千一百三十六名就讀殖民政府辦理之「公學校」。因此日據初期殖民當局的教育急務,即在如何誘導學生從書房轉入公學校,並將書房納入地方教育當局的管轄;要求書房亦應教授日語和算術,使用總督府核准之教科書,再以經費補助促使此一目標之達成。至一九四三年臺灣實施六年制義務教育,臺灣總督府頒布廢止私塾令,書房乃完全停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書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書房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書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su-pâng
|
解釋:
|
|
同義詞: | 冊房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書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