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臨時教育會議(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如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本臨時教育會議是為教育改革設置的臨時性諮詢機構,係於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以第一五二號〔臨時教育會議官制法規〕而成立,作為內閣總理大臣的臨時諮詢機構,來調查審議教育政策問題。
  國立的教育政策審議機構,原本有文部省的高等教育會議(1896~1913)、教育調查會(1913~1917),而臨時教育會議則是第三個成立的國立教育政策審議機構,且是首次設立於內閣組織中。社會上對它的功能特別期望的,是對明治後半以來懸案已久的學制改革問題,能提出具體的方案。
  臨時教育會議設有總裁、副總裁各一人、不超過四十名委員及必要時設置之臨時委員。總裁、副總裁由內閣總理大人奏請天皇特任;委員、臨時委員則由內閣總理大臣諮請內閣任命之。剛成立時,以內務大臣平田東助為總裁,前文部大臣久保田讓為副總裁,委員有三十九名而無任何臨時委員。委員的成員主要以樞密顧問官;貴族院、眾議院各議員;內閣書記長官以下的法制局、內務省、大藏省、農商務省、陸海軍等政府各機關代表;官立、私立高等教育機關關係者;其他帝國教育會及財界的代表等構成。該會議從一九一七年十月一日第一回總會到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三十回總會的實際審議為止,共計舉行了總會三十回,特別事項審查委員會八十三回,內閣總理大臣的九件諮詢而提出了十二次的答覆及二件的建議案。審議內容幾乎涵蓋了當時教育制度的全領域:(1)小學校教育(第一號);(2)高等普通教育(男子,第二號):(3)大學及專門教育(第三號);(4)師範教育(第四號);(5)督學制度(第五號);(6)女子教育(第六號);(7)實業教育(第七號);(8)通俗教育(第八號);(9)學位制度(第九號)。尤其第二號高等學校制度及第三號大學制度為當時「學制改革問題」之焦點。不論官立、公立或私立高等學校均可興辦中學普通科四年和高等科三年的一貫式七年制高等普通科,使修業年限縮短一年。至於大學,不論官立、公立或私立均以綜合制為原則,但單科大學的設置也被認可;大學教授退休制、學年度四月開始制等也被提報。其他如小學校教員薪資半額國庫負擔制之實施、教育內容方法之畫一化、教員資質提高之具體方案、督學制度的改革等等方案均被提報。至於二件建議案則為學校軍事訓練之振興強化及國民精神之振興方案。該會議可視為總括了一八七○年代以來約五十年的近代教育發展,並改編了日本的學校制度。該會議於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依二三七號法律被廢止,其後由「文政審議會」取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臨時教育會議(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