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家驊 - 教育百科
朱 | |
家 | |
驊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家驊(1893~1963),字騮先;浙江省吳興縣人。幼受私塾教育,十三歲進南潯正蒙學堂;十五歲考入南潯公學,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底畢業;次年到上海,考入同濟德文醫學校;民國元年(1912),改念同校工科;三年,赴德國留學,入柏林礦冶科大學就讀;六年因歐戰返國,應國立北京大學之聘,任教德文;翌年,獲教育部公費再赴歐洲留學,專攻地質學,先到瑞士,入伯爾尼大學研究,民國九年轉德國柏林大學地質學系;十一年,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兩年後返國,仍回北京大學任地質學教授兼德文學系主任。 民國十五年(1926),應廣州國立中山大學之聘,任地質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時校內因共黨滋擾,受命與戴傳賢等人,共負徹底整頓工作,而由朱氏負實際整頓之責。十六年春,出任浙江省民政廳長;同年七月廣東省政府改組,任民政廳長並兼中山大學副校長,負實際責任;又應聘為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十八年當選中央委員及中央政治會議委員;次年專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十九年冬,調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次年春,兼任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董事長,充分運用所經管之經費,從事交通及水利建設,並用之於支援留學生派遣、故宮古物之搶運、書籍購置、在各地大學設置講座及進行學術研究等,皆具有績效。 自民國二十年(1931)十二月迄二十二年四月,朱氏擔任教育部長;在此期間,曾釐訂各級學校法等重要法規,訂定中小學課程標準,以及創辦國立中央圖書館、中央博物館、國立編譯館等。民國三十三年(1944)冬,重任教育部長;三十四年,日本投降,致力於淪陷區教育文化的復原與重建工作;三十七年冬,大陸局勢惡化,南京告急,乃盡全力設法搶運故宮、中央兩博物院和中央研究院、中央圖書館的重要文物書籍到臺灣,又設法安排專機前往北平,接運學人南下。 另朱氏尚自民國二十五年(1936)春起,擔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二十九年並代理院長職務,以迄四十六年八月辭職,先後負中央研究行政職責達二十二年之久;其初任總幹事時,中央研究院僅設歷史語言研究所等數所,至其負責院務時,研究所數已擴展至民國三十八年的十四個。該院遷臺之初,研究所僅有兩所完整,來臺後,逐年恢復並創辦新所,至其辭職時已達八所。朱氏在臺期間,除主持院務外,又致力於提高學術水準,促進學術合作,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增進國民外交,創辦學術刊物各方面的活動,如組織聯合國中國同志會,出版月刊等,皆有非常卓越的貢獻。民國五十二年病逝臺北,享年七十一歲,曾蒙總統明令褒獎。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朱家驊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