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束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ㄤˇㄖㄨˊ:「ㄕㄨˋㄈㄚˇ」、「ㄕㄨˋㄍㄠㄍㄜˊ」、「ㄕㄨˋㄕㄡˇㄐㄧㄡˋㄑㄧㄣˊ」。
  2. ㄒㄧㄢˋㄓˋㄍㄨㄢˇㄓˋㄖㄨˊ:「ㄩㄝㄕㄨˋ」、「ㄍㄨㄢˇㄕㄨˋ」、「ㄐㄩㄕㄨˋ」。
  3. ㄐㄩˋㄐㄧˊㄔㄥˊㄧˋㄒㄧㄠˇㄎㄨㄣˇㄏㄨㄛˋㄔㄥˊㄊㄧㄠˊㄓㄨㄤ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ㄏㄨㄚㄕㄨˋ」、「ㄍㄨㄤㄕㄨˋ」。
  4. ㄕˋㄑㄧㄥˊ˙ㄉㄜㄓㄨㄥㄌㄧㄠˇㄖㄨˊ:「ㄐㄧㄝˊㄕㄨˋ」、「ㄕㄡㄕㄨˋ」。
  5.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ㄕㄨˋㄨˋㄆㄧ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ˊㄕㄨˋㄒㄧㄢㄏㄨㄚ」。
  6.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ù
解釋:
  1. 捆縛、捆紮。
    【例】束緊、束腰
  2. 限制、管制。
    【例】管束、約束、拘束
  3. 整理、收拾。
    【例】束裝、束載
  4. 聚集成一束的東西。
    【例】花束、光束
  5. 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
    【例】一束鮮花
  6.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ù
解釋:
[名]
1.量詞。計算成束物品的單位。如:「一束鮮花」。
2.聚集成一束的東西。如:「花束」、「光束」。
3.姓。如晉代有束晳。
[動]
1.捆縛、捆紮。如:「以帶束腰」、「束緊」。
2.限制、管制。如:「無拘無束」、「管束」、「約束」、「拘束」。
3.整理、收拾。如:「束裝」。《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am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光或質點流在空間行進所成的線。一般指光束或電子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綑綁、束緊。
  2. [[動] ] 約定、限制。
  3. [[量] ] 計算綑綁成一把的東西的單位。
  4. [[名] ] 可以用來綑綁的東西。
  5. [[形] ] 緊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捆綁、捆紮。如:「以帶束腰」、「束緊」。《說文解字.束部》:「束,縛也。」《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唐.孟郊〈古別曲〉:「行衣未束帶,中腸已先結。」

2. 聚集成小捆之物。如:「花束」、「光束」。《論語.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唐.李白〈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詩:「魯縞如白煙,五縑不成束。」

3. 整理、收拾。如:「束裝」。《戰國策.燕策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宋.陸游〈蜀州大閱〉詩:「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

4. 限制、管制。如:「無拘無束」、「約束」。唐.元稹〈酬樂天〉詩:「官家事拘束,安得攜手期。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紅樓夢》第六二回:「這些人因賈母王夫人不在家,沒了管束,便任意取樂,呼三喝四,喊七叫八。」

5. 量詞。計算成束物品之單位。如:「一束鮮花」。《莊子.人間世》:「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鍾與十束薪。」《韓非子.內儲說下》:「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

6. 姓。如晉代有束皙。

注音: ㄕ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束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