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ǒ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ǒ |
解釋:
[名] 1.植物所結的實。如:「水果」、「乾果」。《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2.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3.姓。如明代有果琳。 [動] 1.飽、充實。如:「果腹」。 2.實現。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終日言義不果。」 [形] 堅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傳》:「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副] 確實、的確。《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連] 假若、若是。《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ó
|
解釋:
|
|
音讀: |
kué/ké
|
解釋:
|
|
音讀: | Kó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果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所結之實。如:「水果」、「乾果」。《說文解字.木部》:「果,木實也。」《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2. 事情之成效或結局。如:「成果」、「修成正果」。《南史.卷五七.列傳.范雲》:「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鏡花緣》第七回:「今功名無望,業已看破紅塵,正思海外暢遊,以求善果。」 3. 實現。《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君謀欲伐中山,臣薦翟角而謀得果。」《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終日言義不果。」 4. 飽、充實。如:「果腹」。《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充嗛果腹兮,驕傲驩欣。」 5. 果斷、堅決。《易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荀彧》:「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6. 確實、的確。《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 7. 假若、若是。《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果遇,必敗。」《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 8. 姓。如明代有果琳。《正字通.艸部》:「果,又姓。」 |
|
注音: | ㄍㄨㄛ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果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