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柘枝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ê Chih Wu
作者: 王克芬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唐代著名健舞。原為中亞一帶民間舞蹈。盧肇《湖南觀雙柘枝舞賦》:「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郅支為西漢古城名,《新唐書》作呾邏斯城。唐時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中亞江布爾)原為女子獨舞。伴奏樂器以帶鐵環的鼓(類似今新疆之手鼓)為主。舞中間有歌唱。白居易《柘枝伎》:「平舖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張祜《觀楊瑗柘枝》亦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節奏鮮明,氣氛熱烈,舞者體態輕盈、腰肢纖細柔軟。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徐凝《宮中曲》二首:「細腰偏能舞柘枝。」身著柔軟貼身質地輕薄的 花窄袖羅衫。頭戴綴有珠翠飾品的花帽。腳穿紅錦軟靴。是一種美化的民族服裝。舞蹈者以窄長的衣袖變化出各種優美的姿態,時而揚臂如飛,時而下垂的長袖輕拂地毯。「翹袖中繁枝,長袖入華裀」(劉禹錫)。腳下隨快速複雜的節奏踏舞,帽飾上的金鈴發出清脆的響聲。舞中還時時出現別緻的蹲跪動作和含蓄的背向觀眾的舞姿。章孝標《雙柘枝》:「亞身踏節鸞形轉,背面羞人鳳影嬌。」舞姿變化豐富,或婉轉綽約,或矯健奔放。舞至高潮時,鼓聲緊催,節奏加快,大幅度的動作和激烈的跳躍速轉,「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表演者需掌握高難的技巧。當時有表演此舞的藝人稱為「柘枝伎」。廣泛流傳在長安、杭州、四川等地。表演形式多樣,有獨舞、雙人舞及二女童表演的《屈柘枝》等。流傳時間很長,至宋代還很盛行,並已發展成隊舞形式。《云溪友議》卷六:宋代名臣寇准極喜《柘枝舞》「每舞必盡日,時人謂之柘枝顛」。史浩《鄮峰真隱大曲》中有《柘枝舞》名目。宋代宮廷隊舞小兒隊有《柘枝隊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柘枝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