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迫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ㄔㄨㄛ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ㄥˋㄅㄧㄩㄥˋㄑㄩㄢˊㄕˋ使ㄕˇㄖㄣˊㄗㄨㄛˋㄕˋㄖㄨˊ:「ㄅㄧㄆㄛˋ」、「ㄧㄚㄆㄛˋ」、「ㄆㄛˋㄏㄞˋ」。
  2. ㄐㄧㄣˇㄐㄧˊㄐㄧˊㄑㄧㄝˋㄖㄨˊ:「ㄆㄛˋㄑㄧㄝˋ」、「ㄆㄛˋㄅㄨˋㄐㄧˊㄉㄞˋ」、「ㄘㄨㄥㄖㄨㄥˊㄅㄨˊㄆㄛˋ」。
  3. ㄐㄧㄝㄐㄧㄣˋㄖㄨˊ:「ㄆㄛˋㄐㄧ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接近。
    【例】迫近
  2. 強逼。
    【例】強迫、壓迫、迫使
  3. 危急、緊急。
    【例】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迫在眉睫
  4. 摧殘、殘害。
    【例】迫害、煎迫
  5. 催促。
    【例】催迫、迫促
  6. 困窘。
    【例】窘迫
  7. 狹窄。
    【例】迫隘、地勢局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楚辭.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2.強逼。如:「壓迫」、「被迫投降」。《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
3.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形]
1.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
2.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副]
危急、緊急。如:「迫不及待」、「迫切需要」。《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緊迫。
  2. [[形] ] 指空間上的壓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接近。《說文解字.辵部》:「迫,近也。」東周戰國.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令,望崦嵫而勿迫。」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涉旬月,迫冬季。」

2. 強逼。《左傳.哀公十五年》:「迫孔悝於廁,強盟之。」《莊子.刻意》:「感而後應,迫而後動。」《後漢書.卷五三.周黃徐姜申屠列傳.申屠蟠》:「爽等為卓所脅迫,西都長安,京師擾亂。」

3. 催促。晉.陶淵明〈雜詩〉:「日月不肯遲,四時相催迫。」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4. 摧殘、殘害。《呂氏春秋.仲春紀.貴生》:「辱莫大於不義,故不義迫生也。」

5. 狹窄。《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八.伊川先生語》:「今人不知義理者,更不須說,纔知義理便迫窄。若聖人,則綽綽有餘裕。」

6. 困窘。宋.蘇軾〈杭州上執政書〉二首之一:「計窮理迫,須至控告。」

7. 危急、緊急。《莊子.山木》:「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文明小史》第一○回:「無奈紳士們置之不理,所以他迫不及待,就把地保按名鎖拿到衙。」

注音: ㄆ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