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比較圖書館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arative Library Education
作者: 蔣篤蒂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書館學教育應是無國籍的區別。比較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學教育,目的在於建立一套客觀而公平的標準,以使有此志趣的專業人才,能在一國受教育,而在另一國發揮所長。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做為一門學科,比較圖書館學教育的研究方法大多取材於教育學。而各國對圖書館的重視程度,影響到相關資料的多寡。因此極不容易有客觀的比較。
  一般而言,圖書館學所授予的學位與種類,大致可反映該國對圖書館的重視。開發中國家大多只有短期課程供給已在圖書館內工作的人員在職進修,而少有正式授予學位的課程。不過隨著一國的發展以及對於教育與文化的重視,短期的在職訓練可以逐漸演變成為正式的教育。
  正式的圖書館教育,範圍可從專科到博士班。以美國為例,有專科學位(Associate of Arts,簡稱AA),招收中學畢業生,課程通常在兩年內完成。畢業學生通常在圖書館中擔任技工或技術人員職位(Library Technical Assistant,簡稱LTA,或Library Assistant,簡稱LA)。
  目前在美國已極少有圖書館學士學位(Bachelor of Arts,簡稱BA,或Bachelor of Science,簡稱BS)。一般認為專業圖書館員應有充分的基礎教育與人文素養。並且圖書館中涵蓋各種學科,因此不論大學的主修科目為何,均有助於專業學科知識。在美國正式的圖書館員(Professional Librarian)至少需擁有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簡稱MS; Master of Library Science,簡稱MLS,或者Master of Science in Library Science,簡稱MSLS)。此三種碩士學位彼此間並沒有明顯的差別,端看授予學校的決定。
  博士級教育始於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授予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Ph. D)。哥倫比亞大學則創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Library Science,簡稱DLS)。假如一校同時授予此二種博士學位,前者(Ph. D)通常較注重研究方法與理論,畢業學生以從事研究與教學為主。而後者(DLS)則較偏重實務與行政工作。但若一校僅授與一種博士學位,則此區分法便不盡準確。
  在碩士與博士學位之間,另有一種高級證書(Advanced Certificate,或者Certificate of Advanced Study,簡稱CAS)。此學位的課程內容和畢業標準與高級碩士班類似。多數已在職的圖書館員或在別的國家已拿到碩士學位者,希望繼續進修取得的學位。
  丹麥的圖書館專業學校(Danmarks Bibliotekskool)提供一套完整而嚴謹的課程。內容包括人類文明史中的重要著作,與圖書館的行政,服務及資料蒐集,管理。招收中學畢業生,但其畢業學生素質則勝於一般大學畢業生。
  日本與南韓亦有類似的大學級圖書館學士學位。19、20世紀以來,隨著歐美文化的東傳,亞洲各國的圖書館教育均受西歐或美國的影響。印度的圖書館教育受英國影響,在1960年代中曾有獨到的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比較圖書館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