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破墨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pò mò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ò mò
解釋:
一種國畫技法。即趁先前所畫墨色未乾時,加點染,造成滲透效果,使畫面常保溫潤若溼的感覺。其手法有二:一是以濃墨破淡墨,一是以淡墨破濃墨。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卷一.山水用墨》:「破墨者,先以淡墨勾定匡廓,匡廓既定,乃分凹凸,形體已成,漸次加濃,令墨氣淹潤常若濕者,復以焦墨破其界限輪廓,或作疏苔於界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破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破墨為國畫用墨技法之一。用不同濃度的水墨,疊畫在已著於畫面而尚未乾之水墨上,令原來的線條或墨面,因疊加水分而自然暈開,使線條或墨面外緣因模糊而顯得溫潤靈活;且前後墨色濃淡相互暈滲掩映,更增變化多端之趣味。「破墨」一詞始見於南朝梁蕭繹[山水松石格]。相傳唐代王維、張璪亦運用此法作畫,至北宋米芾父子,破墨技法才發展成熟。歷代以來,曾形成數種破墨方式,如:以濃破淡(以較濃的水墨暈破先前較淡的墨跡),以淡破濃(以較淡的水墨暈破先前較濃的墨跡),以溼破乾(以較溼的水墨加在已乾的墨跡上),以乾破溼(以乾竭的墨加在尚溼潤的墨跡上),以水破淡(以清水暈破先前的淡墨)。破墨雖尋求暈滲的半潤效果,但也不可失去墨跡形廓的顯豁,否則形象難辨,糊塗一片,便非成功的作品。故今人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說:「破墨須在模糊中求清醒,清醒中求模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破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