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特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ˇㄓㄨㄥˋㄅㄨˋㄊㄨㄥˊㄏㄢˋㄧˋㄅㄢㄖㄣˊㄅㄨˋㄧˊㄧㄤˋ˙ㄉㄜㄖㄨˊ:「ㄊㄜˋㄅㄧㄝˊ」、「ㄊㄜˋㄉㄥˇ」、「ㄊㄜˋㄓㄥ」、「ㄊㄜˋㄉㄚˋㄏㄠˋ」、「ㄊㄜˋㄌㄧˋㄉㄨˊㄒㄧㄥˊ」。
  2. ㄊㄜˋㄅㄧㄝˊㄓㄨㄢㄇㄣˊㄖㄨˊ:「ㄊㄜˋㄒㄧㄝˇ」、「ㄊㄜˋㄉㄧˋ」、「ㄊㄜˋㄆㄞˋ」。
  3. ㄉㄢˋㄓˇㄕˋㄖㄨˊ:「ㄅㄨˊㄊㄜˋ」、「ㄈㄟㄊ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與眾不同的、超出一般的。
    【例】獨特、奇特、特別
  2. 專、專門。
    【例】特地、特派、特來拜訪
  3. 只、但。
    【例】不特、非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與眾不同的、超出一般的。如:「獨特」、「特等」、「奇特」。
2.雄性的。如:「特牛」、「特牲」。
[副]
1.特別。如:「特地」、「特意」。《文選.李密.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只、但。如:「不特」、「非特」。
[名]
1.配偶。《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2.特務。如:「匪特」、「敵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公牛。《說文解字.牛部》:「特,朴特,牛父也。」《玉篇.牛部》:「特,牡牛。」

2. 牲畜之雄性者。如:「特牛」、「特牲」。《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鄭玄.注引漢.鄭司農云:「四之一者,三牝一牡。」

3. 一頭牲畜。《書經.舜典》:「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漢.孔安國.傳:「特,一牛。」《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4. 單獨。《龍龕手鏡.牛部》:「特,獨也。」《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漢.鄭玄.注:「特揖,一一揖之。」《左傳.昭公十四年》:「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晉.杜預.注:「介特,單身民也。」

5. 當副詞:

⑴ 只、但。如:「不特」。《墨子.尚同下》:「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諸侯卿之宰鄉長家君,非特富貴游佚而擇之也,將使助治亂刑政也。」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臣聞楚有七澤,嘗見其一,未睹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雲夢』。」

⑵ 特別。如:「特地」、「特意」。晉.李密〈陳情表〉:「況臣孤苦,特為尤甚!」《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日特為兩人成其佳耦,諸公以為何如?」

⑶ 徒然、白白地。《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會羽季父左尹項伯素善張良,夜馳見張良,具告其實,欲與俱去,毋特俱死。」

6. 與眾不同、超出一般。如:「奇特」、「特等」。《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

7. 配偶。《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漢.毛亨.傳:「特,匹也。」

8. 三歲獸。《詩經.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漢.毛亨.傳:「獸三歲曰特。」

9. 特務。如:「匪特」、「特工」。

注音: ㄊ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