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杜拉 - 教育百科
班 | |
杜 | |
拉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Bandura, Albert |
作者: | 黃玉清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愛伯特.班杜拉(1925~ )生於加拿大。一九四九年獲得英屬哥倫比亞學士學位;其後,在愛荷華大學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一九五三年起獲聘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班杜拉是霍爾學派的社會學習理論家與研究者,曾在愛荷華大學跟隨霍爾的弟子肯尼斯.史培斯(Kenneth Space)及羅伯特.希爾斯(Robert Sears)從事研究。他是以研究攻擊行為」(aggressive behavior)和「示範或模仿在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role of modeling or imitation in learning)而享譽心理學界,其研究與兒童人格特質的學習和改變關係特別密切。 班杜拉所主張的心理概念,重要者如「示範或模仿」與「替代學習」。就示範或模仿的概念而言,他認為人們可經由觀察別人的行為,而學習到新的行為,但是模仿的行為並不是因為模仿者會受到鼓勵;換言之,鼓勵雖然具備影響力,但是鼓勵或懲罰並不是模仿學習行為的基本因素。以兒童為例,在兒童出現模仿行為後給予鼓勵,可以促進兒童模仿的意願;反之,兒童傾向於避免表現出會受到懲罰的行為。個體不需要親自體驗懲罰或獎勵,只要從觀察他人的蒙受獎賞或遭受懲罰,即可學習產生新行為。就替代學習而言,班杜拉認為個人目睹他人(示範者)對某一刺激的反應時,不僅會經驗到相同的情緒反應,同時也會對該刺激產生替代的情緒,其後就算刺激不再示範,個人仍會對它產生情緒性的反應,許多恐懼和仇恨的情緒,便是由此種學習方式導致的。 班杜拉的著作有[行為矯正的原則](Principles of Behavior Modification)、[心理示範:理論上的衝突](Psychological Modeling: Conflicting Theories)、[攻擊:社會學習分析](Aggression: A Social Learning Analysis)、[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與華特斯合撰[青年攻擊行為](Adolescent Aggression)與[社會學習與人格發展](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班杜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