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魏格曼,瑪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igman, Mary (1886-1973)
作者: 陳勝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德國著名的編舞家、舞蹈教育家和舞者。她1886年生於德國的漢諾威(Hannover)。跟隨達克羅茲(Émile Jaques-Dalcroze)習舞十年。1913年至1919年投入拉邦(Rudolf Laban)門下,師生共同研究動作的新理論,為現代舞提供了「動作表現法」和「舞蹈創作法」。她個人也致力於無音樂舞蹈、抽象舞蹈和群舞的創作。1914年舉行首次的舞蹈發表會,其中《巫女之舞》以全新創作的動作、沒有豪華的服飾、沒有音樂伴奏,只用打擊樂器,這種傳達新的舞蹈思想的表演方式,在歐洲是史無前例的。1920年在德勒斯登(Dresden)創辦了第一所舞蹈學校,韓亞.霍姆(Hanya Holm)、哈洛德.克羅伊茲柏格(Harald Kreutzberg)、伊凡.喬姬(Yvonne Georgi)、葛瑞特.帕魯卡(Gret Palucca)等名家都是由此脫穎而出的。她曾於1928年、1930年分別應邀到英國和美國作演出及講學深受好評,對於英國、美國的現代舞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931年,由霍姆在紐約負責的魏格曼舞蹈分校為美國培養了不少的舞蹈人才即為一例。在希特勒主政的年代,她於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做告別舞台的演出。1945年她在萊比錫(Leipzig)重建一所舞校,1949年遷往西柏林,她的舞校成為世界各地現代舞蹈家們的薈萃之地,直到1960年代仍興盛不衰。1971她曾抱病與來自臺灣的舞蹈家劉鳳學暢談她的舞蹈表演和舞蹈創作理論及方法等。她一生創作了一百多個作品,茲列出其部分代表作如下:《巫女之舞》(Witch Dance, 1914)、《變幻中的景色》(Shifting Landscape, 1929)、《死神碑》(Totenmal, 1930)、《秋之舞》(Autumnal Dances, 1937)、《奧斐斯與尤莉提》(Orpheus and Eurydice, 1947)、《靈魂》(Saul, 1954)、《春之祭禮》(Le Sacre du printemps, 1957)、《阿塞斯提斯》(Alcestis, 1958)等。此外她亦著有專書《德國的舞蹈》(Deutsche Tanzkunst, 1935)、《舞蹈的語言》(Die Sprache des Tanzes, 1963)、以及遺著《魏格曼文集》(Mary Wigman Book, 1973)等。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劉鳳學〈老兵不死──訪舞蹈大師瑪麗.貝克曼〉《自由談》1973.1、歐建平《舞蹈名人錄》199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魏格曼,瑪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