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ˋㄎㄡˇㄧㄣˇㄕㄣㄨㄟˊㄇㄧˊㄏㄨㄛˋㄖㄨˊ:「ㄐㄧㄣㄉㄨˋ」、「ㄇㄧˊㄐㄧㄣ」、「ㄨㄣˋㄐㄧㄣ」。
  2. ㄎㄡˇㄕㄨㄟˇㄖㄨˊ:「ㄐㄧㄣㄧㄝˋ」、「ㄕㄥㄐㄧㄣㄓˇㄎㄜˇ」。
  3. ㄐㄧㄠㄊㄨㄥㄧㄠˋㄉㄠˋㄖㄨˊ:「ㄐㄧㄣㄧㄠˋ」。
  4. ㄐㄧㄣㄊㄧㄝㄓㄥˋㄕˋㄒㄧㄣㄕㄨㄟˇㄨㄞˋ˙ㄉㄜㄅㄨˇㄓㄨˋㄘㄞˊㄨˋㄖㄨˊ:「ㄈㄤˊㄐㄧㄣㄊㄧㄝ」。
  5. ㄐㄧㄣㄐㄧㄣ:①ㄒㄧㄥˋㄨㄟˋㄋㄨㄥˊㄏㄡˋ˙ㄉㄜㄖㄨˊ:「ㄐㄧㄣㄐㄧㄣㄌㄜˋㄉㄠˋ」。②ㄒㄧㄥˊㄖㄨㄥˊㄕˊㄨˋㄎㄜˇㄎㄡˇㄏㄠ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ㄐㄧㄣㄐㄧㄣㄧㄡˇ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津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1. 渡口。
    【例】問津、迷津
  2. 交通要衝之處。
    【例】津要
  3. 汁液、口水。
    【例】津液、生津止渴
  4. 滋潤。
    【例】津貼
  5. 天津市的簡稱。
    【例】津浦鐵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
解釋:
[名]
1.渡口。《論語.微子》:「使子路問津焉。」唐.王昌齡〈沙苑南渡頭〉詩:「津人空守纜,村館復臨川。」
2.交通要道。《宋書.卷一.武帝紀上》:「時議者謂宜分兵守諸津要。」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則今日過關津,度州郡,沒揣的逢他敵人。」
3.水、汁液。南朝梁.沈約〈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遊好詩〉:「滄浪有時濁,清濟涸無津。」唐.王勃〈九成宮東臺山池賦〉:「露菊傾津,嗣南商之逸興。」
4.口水。如:「生津止渴」。
5.大陸地區天津市的簡稱。如:「津浦鐵路」。
[動]
滋潤。《西京雜記》卷五:「太平之世,則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雨不破塊,潤葉津莖而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唾液、口水。
  2. [[動] ] 滴。
  3. [[名] ] 薪水。
音讀: tsi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