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衝突與學習 - 教育百科
認 | |
知 | |
衝 | |
突 | |
與 | |
學 | |
習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gnitive Conflict and Learning |
作者: | 蔡長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智能發展過程中原有認知結構與現實情境不符時,在心理上產生的衝突現象稱為認知衝突。認知衝突的結果,導致個人原有概念的改變,此即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 1970)在其認知發展論中所指的調適(accommodation)。 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受到三種基本歷程的影響,即同化、調適與平衡。在認知發展上,當個體遇到新的情境,原有認知結構不能適合環境要求,學習者察覺到其思考方式與環境中的事件相抵觸時,他會將先前的思考方式予以更高思考層次重組,改變已有的認知結構以符合環境的要求。 形成更高思考層次的重組並非一蹴可及。當接觸到與原有認知結構相衝突的訊息時,由於無法接受此相衝突的訊息,便會試著透過更多的方式來消弭此衝突,在經歷數次的情境後,終於體驗到認知衝突,而願意重組其思考於更合理的層次。認知衝突的經驗是此重組歷程中重要的一環,亦即注意到對同一情境持著兩種矛盾的看法,且這兩種看法不可能同時皆對。 促使個體學習的主要動力是他本身的認知衝突,而非只靠外界的刺激。在認知發展的歷程中,個體不斷地經歷新情境的認知衝突,利用同化與調適兩個過程,自我調節認知結構以便成長、發展與改變,同時與環境間維持一個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當從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觀點言之,當學生由日常生活經驗中自然獲得的自發知識與學校中所傳授的正式知識彼此矛盾產生認知上的衝突時,則學生的學習涉及認知結構的修飾與改變。 當這種衝突僅係學生對於少數概念有所誤解或混淆不清,而其餘主要的想法還是正確的話,只需對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作小幅度的修正,而不需涉及全面大規模概念上改變的學習過程稱為概念的轉化或同化。 若是學生原有想法和信仰係與學校所教的正式知識有很大的差異無法妥協,則欲達成完整的學習,勢必要設法放棄這些有缺陷的原有想法,以便接受一整套新的科學理論。在此種認知衝突情況下,學生的學習需要概念上重大轉變的過程稱之為概念的轉換或調適。 由於對原有自發知識的執著,當學生原有知識和學校所教正式知識產生認知衝突的歷程中,學生常不願放棄舊有的想法,可能無法做到認知結構的調適。他們或者無視正式知識的存在依然保有其原有知識,或者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把互相衝突的知識分別記住,用學校所教的正式知識來解答課本上或考試的問題,在其他情況之下則又回到原有的信仰系統。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衝突與學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