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ǒu sh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口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ǒu shì |
解釋:
用口頭問答的方式,來觀察、瞭解應考人的儀表、言辭、才識、能力的考試方法。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口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ral Examination |
作者: | 陳英豪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口試」係經由口頭問答來評估學生的學習結果,其有下列幾項功能: 1.評估學生概念的完整性:教師可善用「即問即答」的口試方式,提出一系列樹枝狀的問題,來了解學生某一學習概念的完整性。一般的紙筆測驗則無法如此靈活的善用樹枝狀問題,以致偵測學習概念完整性的功能較口試為弱。2.較紙筆測驗能評估學生的認知與情意:一般紙筆測驗僅能評估學生表面的認知,難以評估情意。面對面的口試方式,可覺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知是否深入正確,亦可經由觀察學生的肢體語言來印證學生的情意學習的成效,探討學生的學習態度。3.立即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口試經由一問一答的過程,教師若發現學生可能有某方面的學習問題,可立即提出問題,教師可立即視學生的回答適切與否,再提出更深入問題以診斷學生問題的核心,利於實施補救教學。4.增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口試要求學生將已知的學習結果加以分析、綜合與組織,再以生動活潑的口語、貼切傳神的語彙、井然有序的表達訊息,如此訓練可增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組織能力。5.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態度:口試不僅要求學生組織學習結果,更要求學生以適切的語言表達學習結果,故學生必須放棄片斷式的學習方法,揚棄被動式的死背技巧;轉而採用分析與組織並用的學習方法,積極練習以語言傳達學習心得,以及主動思維教師可能提出的問題並事先模擬口頭回答的策略。6.適於評量較高層次的學習結果:口試問題大多為申論題,申論題適於評量分析、綜合和評鑑等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且口試更能評估學生的組織、創造與批判能力。然而口試亦具有下列缺失: 1.難以建立適切的評分標準,影響測驗的信度:口試的評分必須顧及回答內容的正確性、組織性、完整性、綜合性與創造性,亦須評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難以建立公平、客觀、一致的評分標準,使得評分結果易呈現不穩定與不一致的現象。2.難以區分語言表達能力與真正學習結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學生不利:口試旨在評量學生其正的學習成效,但學生口頭回答問題時則深受語言表達能力之影響。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學生,雖然學習成效甚佳,擁有滿腹知識與其備通順流暢的文字技巧,由於無法適切以語言表達所知所學,致評分者常常給予較低的分數。3.評分者的主觀意識易造成評分結果的偏差:教師與學生面對面口試時,學生的肢體語言(如穿著打扮、身體姿勢、表情動作)會影響教師評分,故評分難以公正客觀。4.口試時間耗時且需較多人員,不符經濟效益:口試通常是一對一或多對一的方式,而且時間較長,所需人力甚多、時間頗長、經費較多,故易造成教學評量的極大負擔。綜合分析上述得失,若擬評量較複雜、較具綜合性的學習結果,以及評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則宜運用口試進行教學評量。但使用前宜建立公正客觀的評分標準,顧及時間與人力較不經濟,並且應盡量避免可能缺失,或對可能缺失提出因應策略。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口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口試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口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kháu-tshì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口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