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摩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ㄢˊㄐㄧㄡˋㄑㄧㄝㄘㄨㄛㄖㄨˊ:「ㄍㄨㄢㄇㄛˊ」。
  2. ㄐㄧㄝㄔㄨˋㄎㄠˋㄐㄧㄣˋㄖㄨˊ:「ㄇㄛˊㄐㄧㄢㄦˊㄍㄨㄛˋ」、「ㄇㄛˊㄊㄧㄢㄉㄚˋㄌㄡˊ」。
  3. ㄖㄡˊㄉㄨㄥˋㄘㄚㄉㄨㄥˋㄖㄨˊ:「ㄇㄛˊㄘㄚ」、「ㄢˋㄇㄛˊ」。
  4. ㄙㄨㄣˇㄕㄤㄖㄨˊ:「ㄇㄛˊㄉㄧㄥˇㄈㄤˋㄓㄨㄥˇ」。
  5. ㄇㄛˊㄉㄥㄌㄧㄡˊㄒㄧㄥˊㄧㄥˊㄏㄜˊㄕˊㄕㄤˋㄧㄥㄩˇmodern˙ㄉㄜㄧㄣㄧˋㄖㄨˊ:「ㄇㄛˊㄉㄥㄋㄩˇㄌ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兩物接觸後,來回擦動。
    【例】撫摩、摩擦、摩頂放踵
  2. 互相切磋。
    【例】觀摩
  3. 迫近、接近。
    【例】摩天大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兩物接觸後,來回擦動。如:「摩擦」。《易經.繫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2.互相切磋。如:「觀摩」。《禮記.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3.撫摸。如:「摩弄」、「撫摩」。《陳書.卷二六.徐陵傳》:「家人攜以候之,寶誌手摩其頂。」
4.消滅。通「磨」。《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5.接近、迫近。如:「摩天大樓」。
6.猜測。如:「揣摩」。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摩挲」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ôo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ㄇㄛˊ

1. 兩物接觸後,來回擦動。如:「摩擦」。《易經.繫辭上》:「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周禮.冬官考工記》:「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

2. 互相切磋。如:「觀摩」。《禮記.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元史.卷一九○.儒學列傳二.吳師道》:「乃幡然有志於為己之學,刮摩淬礪,日長月益。」

3. 撫摸。如:「撫摩」。《陳書.卷二六.列傳.徐陵》:「家人攜以候之,寶誌手摩其頂。」《紅樓夢》第二五回:「薛姨媽用手摩弄著薛寶釵,歎向黛玉道:『你這姐姐,就和鳳哥兒在老太太跟前一樣。有了正經事,就和他商量;沒了事,幸虧他開開我的心。』」

4. 接近、迫近。如:「摩天大樓」。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5. 猜測。《明史.卷二一○.徐學詩列傳》:「而精悍警敏,揣摩巧中,足以趨利避害,彌縫缺失。」清.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二齣:「思他念他,這淚臉沒處躲。咱將痴心兒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

6. 消滅。通「磨」。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崗麻源第三谷〉詩:「圖牒復摩滅,碑版誰聞傳。」

㈡ㄇㄚ

「摩挲」:用手掌撫平衣物。

注音: ㈠ㄇㄛˊ ㈡ㄇ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