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ú yòu rèn |
解釋:
人名。(西元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別署劉學裕,筆名神州舊主、騷心、大風、剝果、太平老人,而以字行。清辛丑舉人,以半哭半笑樓詩草,譏刺時政,倡言革命,後入同盟會,先後創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吁日報等。護法之役,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任國民政府委員,監察院院長。公餘倡導標準草書,著有右任詩存、文存、墨存、牧羊兒的自述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于右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萬義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別署劉學裕,筆名有:神州舊主、騷心、太平老人等。陝西省涇陽縣人。二歲慈母逝世,賴伯母扶養。七歲入塾。一八八九年春入城從毛班香私塾就讀,家貧,課餘做工,藉供零用。一八九七年以案首入學,陝西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一九○三年中癸卯科舉人,因所出版〔半笑半哭樓詩草〕中,譏議時政及詩中有「革命方能不自囚」句,被視為革命黨。次年春,清廷密令逮捕,適已赴開封會議,幸預獲訊息,立即變名易裝,南下亡命上海。不久被馬良(相伯)獲悉,別署「對學裕」三字安頓於震旦學院。一九○五年春,震旦學院發生罷課,即與離校同學籌備復旦公學。同年八月,復旦公學開學。後留日學生又引發罷課風潮,即又參與籌設中國公學。一九○六年夏赴日本考察報社業務,在東京經介紹謁見孫中山先生,遂即加入同盟會。歸國後,在上海相繼創辦神州日報、民呼、民吁及民立等報,激發革命思潮,團結革命力量,對於黃花崗、武漢首義諸役,貢獻極大。 一九一二年元旦,民國成立,國父就任臨時大總統,被任為交通部次長,代理部務。臨時政府決定北遷,三月底,辭卸次長職,仍回上海主持〔民立報〕。一九一三年春,發生宋教仁被刺案,七月,二次革命展開,袁世凱壓迫國民黨黨員;民立報於九月自動停刊。于氏赴日本,半年後回上海,創設圖書公司,努力治學,唯仍憂憤於國內政局之擾攘。一九一八年八月返陝西,就任靖國軍總司令,與北洋軍閥對抗數年,表現堅苦卓絕奮鬥精神,奠下西北革命的基礎。這期間,創辦渭北中學、渭北師範、三原中學、民治中學和地方自治講習所,使轄區教育在戰爭中復甦和新生。並創立渭北水利委員會,以發展農田水利。一九二二年,與葉楚傖等人創辦上海大學,擔任校長。同年十月,復旦大學頒贈給他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一九二四年,中國國民黨改組,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次年,國父北上,派于氏為北京政治委員會委員。國父逝世,留北京治喪。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中央委任于氏為國民軍駐陝總司令,遂自上海出發北上,藉道蘇俄、蒙古入陝西。九月在五原城設立總部,重建國民軍聯軍,終於在十一月底,解西安之圍。次年六月,與北伐軍會師於鄭州。同年,國民政府成立,建都南京,擔任國民政府委員,常務委員、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一九二八年,任審計院院長。一九三一年,任監察院院長。一九三八年,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委員。一九四七年,行憲後當選監察院監察委員,再被推任為院長。于氏前後任監察院院長三十四年,對於現代監察制度的建立及監察權的行使有重大的貢獻。于氏為一代書法大家,詩文亦為世人所推崇。一九六四年十一月病逝,享壽八十六歲。 所著計有〔標準草書〕(以為改良中國文字之倡導)、〔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牧羊兒自述〕(後改名〔我的青年時期〕)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于右任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