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套課程 - 教育百科
全 | |
套 | |
課 | |
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urriculum Package |
作者: | 周淑卿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套經過調配、用以達成特定教學目標的教材,稱為全套課程。通常這套教材中包括多種複合的活動,或使用不同的媒體;至少包含一些給學生直接使用的,以及協助教師教學的材料;可能用於一段短時間或長時期的教學使用。 全套課程有兩種型態,各有其來源。第一種強調學習者主動應用學科學習過程及探究方法,以探究學科本質。此型態的全套課程來自一九五○、一九六○年代美國課程運動,重視達成學習結果的技巧,所以要提供師生多種選擇,以不同途徑達到目標;第二種全套課程是在行為心理學工作中發展出來的,將教學視為一種暗示和回饋的控制學習過程,重視「自我控速」的學習。由於基本設論有所不同,第一種型態所需時間可能較長,第二種型態卻可能只需十五分鐘的使用時間。但無論哪一種,都具有下列特點: 1.導引至一組目標,這些目標的焦點可能是學習過程,或直接與學習技巧、內容有關。通常這些目標可以化為行為技巧、任務,並且包含於特別設計的活動、資源、單元之中。 2.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可能不須使用者另作設計或修改即可使用。它可能提供一系列有順序的自我控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或呈現一組經過調配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使用不同方法和線索學習;或者呈現許多資源和材料供學習者利用。除了提供學生的材料多樣化,教師也能由全套課程中作不同選擇,但教師的角色是輔助式的學習中介者。 3.有一個以上不同的成品,如教科書、習作簿、工作單、影帶、視聽媒體。 有關全套課程的使用效果仍是受爭議的問題;雖然在一九六○年代之前就出現了評量標準,但是大部分學校使用的全套課程並未建立標準效度。主要的原因除了成本高,就是因為使用者的實施過程不同,很難用標準化的評量方式檢驗成效。由於方便使用,全套課程仍頗受歡迎。 未來全套課程將結合新科技,尤其是電腦系統,發展得更完善;目前的教學光碟產品即為趨勢之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全套課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