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致教師箴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lks to Teachers]
作者: 鍾鴻銘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致教師箴言〕為美國實用主義(Pragmatism)哲學家兼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所著,一八九九年出版。是書之全名為:〔與教師談心理學及對學生談生活的理想〕(Talks to Teachers on Psychology and to Students on Some of Life's Ideals)。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計有十五章,原為一八九二年詹姆斯應哈佛公司(Harvard Corporation)之邀前往劍橋(Cambridge)對當地的教師們所作的講演錄。之後詹姆斯亦曾以這些演講詞,對其他不同地區的教師們發表演說。在這個部分,詹氏首先表明,心理學為一門科學,而教學恆為一種藝術。如何將科學的原理原則應用到一門藝術上,端賴教師們具原創力的心性。其次,詹氏提出個人對於「意識流」(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的見解,認為並沒有所謂「意識」的存在;而只是吾人內在心理的一種進行作用,是人精神狀態起著一連串無間無息的一種現象而已,故詹氏名之為「意識流」。其下各章則在表明兒童乃是一個表現行為的有機體,其行為有本能的行為和習得的行為之分。教育的主要任務,即在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詹姆斯並要求教師們,將已知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教學之中,因此在後面幾章詹氏講述有關興趣、注意力以及觀念聯合論的一些法則及其對教育的影響,期使教師們能將這些原理原則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相聯結,並能教好每一個科目。在前半段的最後兩章,詹氏則分別探討稱讚與意志力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認為唯有在學生有意願去學習的情況下,教學才能獲得成功。
  本書的後半段計有三章,原是詹氏回應一所女子學院的邀請,而為學生們所寫的講演稿。對象雖有不同,但大體而言,仍為前半部心理學體系的延續。在這個部分,詹姆斯主在闡述某些心理學上的應用法則,及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詹氏並鼓勵學生(或讀者)將這些心理學知識實踐於日常生活當中,以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詹姆斯在〔致教師箴言〕中的一些看法及見解,對於美國後來的教育心理學及進步主義教育運動,都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致教師箴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