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群體領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oup Leadership
作者: 黃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每一個研究領導的人,都會探討領導的本質;但要對領導作一精確的定義,卻非常困難。研究者常根據他們各人的觀點與有興趣的現象面來定義領導,不同的人常給予不同的定義。國內學者羅虞村在民國七十六年(1987)所出版的〔領導理論研究〕一書中,蒐集許多有關領導研究文獻,整理出十二種不同觀點的領導定義與本質:(1)領導是一種人格或該種人格效應;(2)領導是一種行為或指引團體的活動之行為;(3)領導是一種倡導作用;(4)領導是一種說服作用;(5)領導是整個團體歷程的焦點;(6)領導是交互作用的功能;(7)領導是影響力的發揮;(8)領導是角色分化的功能;(9)領導是達成目標的手段或工具;(10)領導是一種權力關係;(11)領導是使人順從的一門藝術;(12)領導是團體成員選擇的功能。
  加拿大研究者洪鐸(A. Rondeau)在一九八六年以法文發表之〔整合各種組織領導概念的新領導理論〕(Un nouveau cadre théorique pour intégrer les diverses conceptions du leadership organisational)一文中,綜合歷年領導方面重要學者之觀點,也提出十種主要的領導觀點為:(1)領導是團體的基本功能:領導是團體動力作用下的結果;(2)領導是一種行為分類:領導是有效能領導者的行為;(3)領導是一種規範性的類型:有效能的領導者所具有的理想行為模式;(4)領導是一種交互作用的過程:合適的領導行為受領導者、部屬和情境之影響;(5)領導是一種演進的過程:領導者的行為模式受其與部屬的關係不斷演進;(6)領導是一種指導性過程:有效率的領導行為在激發成員的工作動機以完成團體目標;(7)領導是一種利益交換的過程:有效率的領導行為在於能夠給予部屬利益以交換他高品質的回報;(8)領導是一種歸因的過程:領導並不存在,只是個人的一種歸因作用,領導效應是追隨者心中的一種知覺效應;(9)領導是兩人間的關係過程:領導者與每個部屬並不具有相同的關係;(10)領導是魅力作用:某些領導具有特殊個人特質足以影響其成員的行為,接受其指揮。洪鐸認為每個觀點皆可以解釋某個特殊的領導現象,卻無法涵蓋所有的領導現象,他綜合各派觀點建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大型領導理論,他認為領導分為三個層面:結構層面(la dimension structurelle)、動態層面(la dimension dynamiquue)與演進層面(la dimension évolutive)。結構層面為構成領導現象的要素,共有三大要素,即:領導者的特質、部屬的特質以及情境的特質,這三大要素相互影響。動態層面指的是領導者和部屬之間的關係,包含三大歷程:(1)歸因歷程:領導者和部屬雙方覺知對方影響的途徑;(2)指導歷程:領導者對部屬的影響歷程;(3)交換歷程:部屬對領導者的影響歷程。演進層面則是指領導現象存在於時間的流轉之中,領導者和部屬的關係,隨著時間的流轉而有不同的演進階段,結構層面中的各要素亦在時間的流轉下,有著不同的演進。
  國內學者林振春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出版之〔團體輔導工作〕一書中,亦綜合各種領導觀點,提出團體領導整合模式如下:
  
  他指出領導職責是一種分享的功能,非固定在領導者一人,團體領導所涉及的因素統整歸為六類,即:團體目標、團體所處理的問題類型、團體所處的環境、整個團體的因素、團體成員與團體領導者(見上圖),這些因素在團體的發展過程中交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並無先後因果關係,而是相互激盪,相互影響,領導者必須體認自己只是團體要素之一,仔細觀察了解其他要素對自己及對其他要素的影響;充分運用,才可以達成卓越的領導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群體領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