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演出〕(日本) - 教育百科
〔 | |
教 | |
育 | |
的 | |
演 | |
出 | |
〕 | |
( | |
日 | |
本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楊思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的演出〕(教育の演出)是日本的教育實踐家齋藤喜博(1911~1981),記錄他在群馬縣島小學擔任校長前後十一年間(1952~1963)有關教學實踐的內容,由於他提倡的教學實驗頗具特色,成為「島小式的教育」,也成為教育界關注的話題。 如書名所示,教育是項「演出」的活動,而演出的內容是把兒童所擁有的可能性無限地且有意地引出。因此身為演出者的教師,不是依據自己的想法和希望,任意地演出,而必須把身為教學對象的兒童和教材中的東西發掘引導出,並進而加以擴大充實。所以教育的演出,是教師創造性的教育活動,也是把握現實兒童的要求,而進行創造性之解釋的活動。 這本教學實踐的記錄書,內容分做兩部分。前半部是理論的部分,內容包含:(1)關於在教育上的演出;(2)各式各樣的演出,有對外面的演出、學校經營的演出、成為教師的演出、教學中的演出;(3)身為演出者的教師。由這些標題可以了解,齋藤氏是把學校生活譬喻為演戲,而把教材當成腳本,兒童當成演員,並把教師當成演出者。書的後半部則是七述在島小學的實踐經過,也就是演出腳本的實例集,內容包含有:(4)活動的演出一開學典禮、運動會、野外劇、行進及公開研究會等的演出;(5)島小的畢業典禮一舊型式的畢業典禮、第二期的畢業典禮、第三期的畢業典禮。在後半部分,書中有很多的篇幅用在島小學畢業典禮的改進歷程,著者欲以畢業典禮改進的實踐例子,由傳統呆板方式,進到第三期(1962)以合唱和朗誦詩為基本,並加上合奏和舞蹈的活潑方式,這個改變深具意義,因此在一九六○年代的日本掀起了一股倣效的旋風。 齋藤喜博,師範學校畢業,擔任過中、小學教師。他自小學校長退休後,也擔任過大學教授,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上有很多的見解和著作。此書強調學校是教育人的場所,因此在課程編輯上必須注意由「學習者中心」的角度來設計,同時,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演出,因此教師和學校必須要不斷的思考,創造出具有創意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育理念,對一九六○年代以後日本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以及學校現場教師的教學實踐影響很大,使得日本教師在教學方面,能夠不斷地自編教材內容,以及不停地琢磨不同的教學方法。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