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儀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ㄖㄣˊ˙ㄉㄜㄖㄨㄥˊㄇㄠˋㄐㄩˇㄓˇㄖㄨˊ:「ㄨㄟㄧˊ」、「ㄧˊㄖㄨㄥˊ」、「ㄧˊㄅㄧㄠˇㄊㄤˊㄊㄤˊ」、「ㄧˊㄊㄞˋㄨㄢˋㄑㄧㄢ」。
  2. ㄧㄡˇㄧˊㄉㄧㄥˋㄍㄨㄟㄐㄩˇㄔㄥˊㄒㄩˋ˙ㄉㄜㄌㄧˇㄐㄧㄝˊㄖㄨˊ:「ㄌㄧˇㄧˊ」、「ㄧˊ」、「ㄧˊㄕˋ」。
  3. ㄌㄧˇㄐㄧㄣㄏㄨㄛˋㄌㄧˇㄨˋㄖㄨˊ:「ㄏㄜˋㄧˊ」、「ㄉㄧㄢˋㄧˊ」、「ㄒㄧㄝˋㄧˊ」。
  4. ㄑㄧˋㄐㄩˋㄖㄨˊ:「ㄧˊㄑㄧˋ」、「ㄉㄧˋㄑㄧㄡˊㄧˊ」、「ㄏㄨㄣˋㄊㄧㄢㄧˊ」、「ㄉㄧˋㄉㄨㄥˋㄧˊ」。
  5. ㄧㄤˇㄇㄨˋㄒㄧㄤˋㄨㄤˇㄖㄨˊ:「ㄒㄧㄣㄧˊㄧˇㄐㄧ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儀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法則、榜樣。
    【例】軌儀、儀則、儀式
  2. 節度、程式。
    【例】禮儀、司儀
  3. 舉止容貌。
    【例】丰儀、儀表堂堂
  4. 禮物。
    【例】賀儀、奠儀、謝儀
  5. 嚮往、仰慕。
    【例】心儀
  6. 具有一定規格的器具。
    【例】渾天儀、地球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法則、標準。《墨子.天志》:「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
2.典範、表率。《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荀子.正論》:「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儀也。」
3.禮節、程序、形式。如:「禮儀」、「儀式」。《詩經.鄘風.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荀子.正論》:「諸夏之國,同服同儀。」
4.舉止容貌。如:「儀容」、「儀表堂堂」。《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瑞卿生得面方耳大,丰儀出眾。」
5.禮物。如:「賀儀」、「奠儀」、「謝儀」。《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且出此間,備些祭儀。」《紅樓夢》第二二回:「又一面遣人回去,將自己舊日作的兩色針線活計取來,為寶釵生辰之儀。」
6.儀器的簡稱。如:「渾天儀」、「地球儀」。《荀子.君道》:「君者,儀也,儀正而景正。」
[動]
1.嚮往、仰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傳》:「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
2.效法。《文選.張衡.東京賦》:「儀姬伯之渭陽,失熊羆而獲人。」
3.匹配。如:「有鳳來儀」。《文選.宋玉.高唐賦》:「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