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藝術品描述類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CDWA)
作者: 陳淑君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術品描述類目(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簡稱CDWA)是由美國蓋堤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GRI)的藝術資訊任務小組於1990年代初期所研發完成的詮釋資料格式,最新版本修訂於2009年6月,其中文版已由中央研究院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完成。CDWA旨在為藝術資料庫的內容提供一個清晰的概念架構,以供藝術作品、建築、物質文化、群組藏品及其相關影像之描述與檢索。該套詮釋資料格式是以學術研究的需求與觀點發展而成,並進而延申至提供博物館、展覽與保存的需求。CDWA總計532個主類目及次類目,其中49個為其核心(必備)類目與次類目。主類目包括27類,依序為(1)作品、(2)分類、(3)名稱、(4)創作、(5)風格/時期/團體/運動、(6)測量、(7)材質/技法、(8)題刻/標記、(9)階段、(10)版本、(11)製作手法、(12)方位/配置、(13)形式描述、(14)現況/鑑定歷史、(15)保存/處理歷史、(16)題材、(17)脈絡、(18)描述註、(19)批評性回應、(20)相關作品、(21)現藏地點、(22)版權/限制(23)所有權/收藏歷史、(24)展覽/借出史、(25)編目歷史、(26)相關視覺記錄、(27)相關參考文獻。每個類目包含定義、範例、討論與指引,及術語與格式等項目。CDWA兼具概念架構與詮釋資料格式的功能,並有相關的配套與衍生標準,包括:(1)文物編目指引(Cataloging Cultural Objects,簡稱CCO)是針對CDWA核心集與視覺資源學會核心類目(VRA Core Categories)所發展的描述規則,用來與CDWA搭配使用,可以更佳化掌握物件在進行描述時的結構與內容;(2)CDWA Lite是一套以CDWA與CCO為基礎的XML綱要,也是輕量級CDWA,由GRI、ARTstor及RLG Program/美國國際圖書館電腦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 OCLC)共同於2006年出版,提供一套簡單資料分享與交換的規格,目的是作為館藏資訊貢獻至聯合目錄或利用OAI協定進行資訊共享之用途;(3)描述藏品輕量資訊(Lightweight Information Describing Objects,簡稱LIDO)由歐美共同發展,融合CDWA Lite、CIDOC-CRM、SPECTRUM等多套標準與模型,旨在對不同類型博物館藏品提供一套完整的描述性資訊標準,目前正應用於歐洲數位圖書館的聯合目錄「Europeana」。Harpring, P. (2009).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Retrieved March 15, 2012, from http://www.getty.edu/research/publications/electronic_publications/cdwa/index.html.
參考資料:
Harpring, P. (2009).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Retrieved March 15, 2012, from http://www.getty.edu/research/publications/electronic_publications/cdwa/index.html.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藝術品描述類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