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公共衛生教育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ublic Health Educator
作者: 鄭夙芬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公共衛生教育者又稱社區衛生教育者。公共衛生教育者的角色最早出現在十九世紀前半期的美國,當時為了反應人們對身體的照顧及對共同衛生問題的逐漸關切,因此,衛生教育者主要的功能為新聞發布人與公共代言人;在整個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前期,其主要的活動為演講、製作小冊、做衛生評論、發布衛生新聞、製作影片、籌備展覽會等,期望能有效降低傳染病的發生率;但這種衛生教育者的專業性較弱。
  以知識傳播的方式,似乎不能達到人們健康習慣的改善,因此,自一九四○年到一九六○年代,「社區組織」成為公共衛生教育界最主要的策略,當時有名的策略包括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 Program)及和平團隊(Peace Corps)等。
  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代公共衛生教育者配合「衛生服務的提供」(the delivery of health care),強調行為目標,重視個人行為改變,此項轉變除受立法的促成之外,美國公共衛生教育協會(Society of Public Health Education,簡稱SOPHE)亦強調個人行為在計劃與評價上的運用,不但擴大衛生服務的提供,也使更多的民眾獲得服務,其中最重要的改變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環保運動崛起,對吸菸與藥物濫用不良影響的關切等議題,自此衛生教育者的職責更為加重。一九七○年代開始,衛生教育者所提供服務的場所越來越多,且訓練同僚衛生人員有關的健康行為改變的方法,衛生教育工作更擴大成為團隊的參與,其中以〔心臟疾病的預防方案〕(international heart health programmes)最為有名。
  公共衛生教育者的工作場所主要是在衛生行政機關(衛生處、局、所、室)及民間的衛生組織。在培育與訓練方面,可朝(1)人員編制增加,(2)教育背景分級,(3)執照、證書或資格認可,(4)繼續教育推廣,(5)角色確認與說明,(6)相關領域知識加強等方面來進行。其所需要的知識除了衛生教育的專業知識之外,對於社區分析與診斷、社區資源與參與、社會行動、方案規畫實施與評價等方面的知識亦相當重要。
  公共衛生教育者的工作步驟包括:在發展階段,訂定目標、界定資源、獲社區領導者協助、確定方案;在實施階段,善用各種工具、與社區團體合作、隨時檢視方案;在維持階段,監督並持續或修正方案;最終目的是能將衛生教育方案制度化,落實在社區居民的生活。
  從公共衛生教育者在角色功能的改變,可以發現其與社會力(social force)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包括社會關係與社會結構等因素都與個人健康有關,因此目前對於個人生活自我控制的過度強調是否會忽略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已引起公共衛生教育者的思考與關心,而強調衛生教育者的「強化」(enabling)角色則是未來的一項重要趨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公共衛生教育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