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三向度訓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hree Dimensional Discipline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三向度訓導」是一系列有系統且具彈性的訓導步驟;由美國孟德勒(Allen Mendler)和柯溫(Rick Curwin)於一九八二年提出,為幫助教師配合他們的需求,以及適合他們學生的需求而設計,以便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實施教學,而減少執行訓導工作的時間。因為三向度訓導是從各種不同的理論與步驟挑選折衷而成,包含各種不同的理論與步驟,所以對教師而言,不是一種容易實施的過程,要有效地運用,以改進訓導,教師必須認真探究、熱心的了解其內涵、建構一個有結構性的過程,統合各種概念與方法,才能產生有意義的訓導功能。
  三向度訓導包括下列三者:
1.預防指教師積極地預防訓導問題的發生,以及處理教室常規破壞所產生的緊張壓力。設計減少或預防班級問題的發生。因為教師和學生隨時可能發展出新的需求與新的知識。預防包括認知的、行為的和情感的三種成分:可以引導教師與學生了解、採取行動、表現知覺與情感。其實施包括下列七個階段。(1)增加自我認識:所謂自我認識即指教師「真實的我」和「理想的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理想的我」包含價值觀、情感、態度、過去經驗、受重要的他人影響程度和自我省察;「真實的我」是指自我的實際表現。(2)增加學生的了解:教師應該提升融洽的教室氣氛,使教師自己與所有學生視同一家人,教師亦可翻閱學生的生活紀錄,了解其興趣與嗜好,經常與學生相處在一起,並互相交談。(3)表現情感:許多教師對適當的表達情感有困難,所以要有耐心學習表現自己的情感。(4)發現和辨認各種不同的行動方案:這方面的知識可能無法單獨幫助教師成為良好的班級管理者,但如果配合其他預防階段,這些知識可以產生一些實際有用的行動方案。(5)制訂社會契約。(6)執行社會契約:教師要依所定契約遇有偏差行為,就要執行。(7)處理與叛逆性相關的緊張狀況:減少緊張包含兩項成分,第一為解決問題策略;第二是設計用於減少或預防緊張的活動。2.行動:指在預防步驟後,訓導問題仍然發生,此時教師應該採取的行動。(1)選擇最好的行動方案:包括保存紀錄,和避免次要問題升高為主要問題。以便問題發生時,盡快採取行動,以阻止問題的擴展。(2)表現違反規則後的行為。(3)蒐集資料。(4)避免權力爭奪規則和管理班級的行為,如果現行社會契約沒有效力,應該修正或重寫契約。3.解決:當教師要解決長期違反規則的學生以及較嚴重失去控制的學生的行為問題時,就要採取解決。其步驟如下:(1)發現需要預防的其他行為。  (2)發展彼此可同意的計畫。
  (3)執行計畫:積極的與學生會談。幫助學生和教師共享積極的和消極的情感、提出要求和發現可執行的解決辦法。
  (4)監督計畫或必要時修改計畫。
  (5)採用創造性步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三向度訓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