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果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ㄨˋㄙㄨㄛˇㄐㄧㄝˊ˙ㄉㄜㄕˊㄖㄨˊ:「ㄍㄨㄛˇㄕˊ」、「ㄕㄨㄟˇㄍㄨㄛˇ」、「ㄕㄨㄍㄨㄛˇ」。
  2. ㄕˋㄑㄧㄥˊ˙ㄉㄜㄔㄥˊㄒㄧㄠˋㄏㄨㄛˋㄐㄧㄝˊㄐㄩˊㄖㄨˊ:「ㄔㄥˊㄍㄨㄛˇ」、「ㄜˋㄍㄨㄛˇ」、「ㄗˋㄕˊㄑㄧˊㄍㄨㄛˇ」、「ㄑㄧㄢˊㄧㄣㄏㄡˋㄍㄨㄛˇ」。
  3. ㄐㄧㄢㄐㄩㄝˊㄖㄨˊ:「ㄍㄨㄛˇㄐㄩㄝˊ」、「ㄍㄨㄛˇㄍㄢˇ」、「ㄍㄨㄛˇㄉㄨㄢˋ」。
  4. ㄑㄩㄝˋㄕˊㄉㄧˊㄑㄩㄝˋㄖㄨˊ:「ㄍㄨㄛˇㄖㄢˊ」。
  5. ㄐㄧㄚˇㄖㄨˊㄐㄧㄚˇㄖㄨㄛˋㄖㄨˊ:「ㄖㄨˊㄍㄨㄛˇ」。
  6. ㄅㄠˇㄗㄨˊㄖㄨˊ:「ㄍㄨㄛˇㄈ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ǒ
解釋:
  1. 植物所結的果實。
    【例】水果、乾果、開花結果
  2. 事情的成效或結局。
    【例】成果、惡果、自食其果
  3. 假若、若是。
    【例】如果
  4. 堅決、決斷。
    【例】果敢、果斷
  5. 事情的結果與預想的相合。
    【例】果真、果然
  6. 飽足。
    【例】果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ǒ
解釋:
[名]
1.植物所結的實。如:「水果」、「乾果」。《韓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2.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3.姓。如明代有果琳。
[動]
1.飽、充實。如:「果腹」。
2.實現。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親往。未果,尋病終。」《聊齋志異.卷一.嬌娜》:「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終日言義不果。」
[形]
堅決。《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傳》:「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
[副]
確實、的確。《戰國策.楚策一》:「齊之反趙、魏之後,而楚果弗與地,則五國之事困也。」《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連]
假若、若是。《史記.卷四三.趙世家》:「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不一其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樹木的果實。
  2. [[名] ] 事情的結束、完結。
  3. [[副] ] 果真。事情與所預料的一樣。
音讀: kué/ké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音讀: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