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武學 - 教育百科
ˇ
ˊ
  • 漢語拼音 wǔ xu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ǔ xué
解釋:
古代軍事學校。宋神宗置武學,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教學子研習諸家兵法。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武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周愚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武學為宋、明官學之一。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五月丁亥,置武學於武成王廟,以太常丞阮逸為武學教授。武學既立,議者以為古名將如諸葛亮、羊祜、杜預、裴度等,豈嘗專學孫子、吳起,立學無謂,故亟罷之。同年八月戊午,遂罷武學;改武學教授、太常丞阮逸兼國子監丞,其生有願習兵書者,許於國子監聽讀。神宗熙寧五年(1072)六月乙亥,樞密院奏乞復武學於武成王廟,詔許以尚書兵部郎中韓縝判學,內藏庫副使郭固同判,賜食本錢萬緡,生員以百人為額,選文武官知兵者為教授。使者未參班與門蔭、草澤人召京官保任,人才弓馬合格,准入學,習諸家兵法。教授編纂歷代用兵成敗、前世忠義之節足以訓者,講釋之。願試陣隊者,量給兵伍。在學三年,具藝業考試等第推恩,未及格者,逾年再試。凡試中,三班使臣與三路巡檢、砦主,未有官人與經略司教隊、差使,三年無過,則升至大使臣,有兩省、待制或本路鈐轄以上三人保舉堪任將領者,並兼諸衛將軍,外任回,歸還衛班。此外,徽宗崇寧三年(1104)九月壬辰,詔諸州學別為齋含,教養材武之士,隨人數多寡,許令入學,並依進士法,其考量選校試升補,依武學條制另定考選升貢法,倣儒學制,其武藝絕倫、文又優特者,用文士上舍上等法,歲貢釋褐;中等仍隸學俟殿試。其後,或廢或興。
  明代亦曾設武學,據〔明史.選舉志〕,太祖洪武時置大寧等衛儒學,教武官子弟。正統中,始命兩京建武學。毅宗(思宗)崇禎十年(1637),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武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