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遊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ㄡㄒㄧㄢˊㄉㄠˋㄔㄨˋㄗㄡˇㄗㄡˇㄖㄨˊ:「ㄧㄡˊㄌㄢˇ」、「ㄧㄡˊㄕㄤˇ」、「ㄌㄩˇㄧㄡˊ」、「ㄧㄡˊㄕㄢㄨㄢˊㄕㄨㄟˇ」。
  2. ㄨㄢˊㄕㄨㄚˇㄖㄨˊ:「ㄧㄡˊㄒㄧˋ」、「ㄧㄡˊㄨㄢˊ」、「ㄧㄡˊㄕㄡˇㄏㄠˋㄒㄧㄢˊ」。
  3. ㄨㄟˊ˙ㄌㄜㄇㄡˇㄓㄨㄥˇㄇㄨˋㄉㄧˋㄦˊㄗㄡˇㄉㄨㄥˋㄖㄨˊ:「ㄧㄡˊㄒㄧㄥˊ」、「ㄧㄡˊㄐㄧㄝ」。
  4. ㄐㄧㄠㄨㄤˇㄐㄧㄝˊㄐㄧㄠㄖㄨˊ:「ㄐㄧㄠㄧㄡˊ」。
  5. ㄕㄨㄟˋㄈㄨˊㄖㄨˊ:「ㄧㄡˊㄕㄨㄟˋ」。
  6. ㄐㄩㄙㄨㄛˇㄅㄨˊㄉㄧㄥˋ˙ㄉㄜㄖㄨˊ:「ㄧㄡˊㄇㄧㄣˊ」。
  7. ㄨㄞˋㄔㄨㄩㄢˇㄒㄧㄥˊ˙ㄉㄜㄖㄨˊ:「ㄧㄡˊㄗ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1. 閒逛、玩耍。
    【例】遊覽、漫遊、遊玩
  2. 旅行。
    【例】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
  3. 交往、結交。
    【例】交遊
  4. 到處行走。
    【例】遊行
  5. 居所不定的。
    【例】遊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óu
解釋:
[動]
1.遨遊、玩耍。如:「夜遊」。《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唐.杜甫〈滕王亭子〉詩二首之一:「人到于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
2.旅行。《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唐.于武陵〈訪道者不遇〉詩:「及戶無行跡,遊方應未歸。」
3.交往、結交。如:「交遊」。《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遊。」
4.行走。如:「遊行」。《禮記.曲禮上》:「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唐.孔穎達.正義:「遊,行也。」
5.閒逛。通「游」。如:「遊蕩」。《書經.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6.求學。《孟子.盡心上》:「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
7.求仕、做官。《戰國策.秦策二》:「王獨不聞吳人之遊楚者乎?」漢.高誘.注:「遊,仕也。」
8.說服。如:「遊說」。《文選.李康.運命論》:「張良受黃石之符,誦三略之說,以遊於群雄。」
9.自由運轉。參見「遊目」、「遊刃有餘」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漫遊、四處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