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上海醫科大學(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正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上海醫科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高等醫科學校;一九五九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衛生部。校址在上海市醫學路一三八號,學校占地六百二十多畝(含附屬醫院),校舍建築面積四十九萬多平方公尺(含附屬醫院)。
  上海醫科大學的前身是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十七年(1928)起先後改名江蘇大學醫學院、中央大學醫學院;二十一年(1932)定名國立上海醫學院;二十五年(1936)遷現址。一九五二年改名上海第一醫學院,同時將中法大學藥學專修科、浙江大學藥學系、浙江醫學院藥學系調入;一九八五年改現名。
  一九九三至一九九四學年度,學校設研究生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部、人文社會科學部、中山臨床醫學院、華山臨床醫學院。該校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免疫學、藥理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藥劑學、腫瘤學、內科學、外科學、神經病學、兒科學、核醫學等三十五個學科(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五十個學科(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另設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共三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較有影響的學科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解剖學、流行病學、勞動衛生和職業病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外科學(神經外科)、兒科學、傳染病學、耳鼻喉科學、腫瘤學、中西醫結合基礎等。學校並設基礎醫學、心血管病、放射醫學、婦產科、預防醫學、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病學、針刺調節、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等二十個研究所;另有病毒性肝炎、生殖調節、遺傳醫學、影像學、臨床疼痛等九個研究中心;較重要的實驗室是醫學神經生物學實驗室。學校尚有中山醫院、華山醫學、腫瘤醫院等七所附屬醫院。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學校則設有神經病學研究和培訓、傳統醫學、職業衛生、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訓等四個合作中心。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有全日制在校學生三千七百五十餘人,其中研究生約七百人;全校教職員工八千八百多人,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一千零五十餘人(含高級醫務人員)。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有博士生導師一百五十八人,其中有骨科專家陳中偉等。
  學校圖書館藏書四十六萬冊,中外文期刊三千七百餘種。設有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主要定期出版物有[上海醫科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國外醫學]微生物學分冊、[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中國醫學文摘]基礎醫學分冊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上海醫科大學(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