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青年自強活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火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青年自強活動係指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以下簡稱救國團)利用週末、假日、節慶及寒暑假期間所舉辦的各類青年活動而言。自民國四十二年(1953)開辦以來,由於符合青年志趣,方式新穎,一直深受海內外青年的喜愛。其名稱由來及活動項目如下:
  1.名稱由來:救國團成立之初,政府遷臺不久,國際情勢詭譎多變,為了「團結愛國青年,完成中興大業」,救國團初期所舉辦的青年活動以戰鬥性活動為主,因此自民國四十二年至五十年所舉辦的各類活動,統稱為「青年戰鬥訓練」。
  後來,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青年活動的內容從戰鬥性目標逐漸擴及食、衣、住、行、育、樂等實際生活層面,涵蓋了文化性活動;民國五十一年(1962),「青年戰鬥訓練」遂更名為「青年育樂活動」。到了民國六十年,我國退出聯合國,救國團為因應客觀環境轉變的需要,及恪遵先總統蔣中正「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訓示,於民國六十一年將「青年育樂活動」又更名為「青年自強活動」,並增加戰鬥性活動的比重,以鍛鍊青年的心志與體魄,展開了青年自強活動的新紀元。
  2.活動項目:救國團歷年來所舉辦的青年活動,項目繁多,不同時期的重點亦有所不同。就現階段而言,大致可分為寒暑期青年自強活動及平時青年休閒活動兩大類。
  (1)寒暑期青年自強活動:利用每年寒暑假時間舉辦,依青年志趣及國家需要而設計,分為全國性活動與地區性活動兩種。前者的活動範圍遍及海內外,後者的參加對象多為各縣市的青少年。依救國團八十一年六月的統計資料,歷年參加冬令、暑期青年活動總計有二千三餘萬人次。
  至於活動類別約可分為十二類:學術文化類、戰鬥訓練類、領導才能類、青年工作指導類、才藝活動類、體育活動類、登山活動類、健行活動類、野營活動類、服務活動類、海外青年活動類、參觀訪問活動類。
  (2)平時青年休閒活動:利用週末、假日、節慶等時間舉辦,如登山、健行、旅遊、藝文、音樂、舞蹈、體育、服務等益智性、服務性、育樂性的正當休閒活動。由於辦理時間不限寒暑假期間,活動方式、地點等彈性大、變化多,因此參加人數眾多,影響也大。
  上述乃救國團辦理青年自強活動概況。歷年來,救國團舉辦各項青年自強活動,協助青年走向高山、海洋、軍營戰地、農村、工廠等社會的各個角落,也走向了建設和服務的行列,一方面滿足青年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擴大了教育效果,其意義相當深遠。至於目前各政府機關或民間公司經常舉辦的員工自強活動,其目的以休閒、聯誼及加強團體意識為主,在活動性質及項目方面皆有別於救國團所舉辦的青年自強活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青年自強活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