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白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ㄨˋㄐㄧㄥˋㄖㄨˊㄒㄩㄝˇㄋㄧㄡˊㄋㄞˇ˙ㄉㄜㄧㄢˊㄙㄜˋㄖㄨˊ:「ㄅㄞˊㄒㄩㄝˇ」、「ㄖㄨˇㄅㄞˊ」、「ㄅㄞˊㄅㄠˋㄓˇ」、「ㄅㄞˊㄙㄜˋ˙ㄉㄜㄏㄨㄚ」。
  2. ㄑㄧㄥㄔㄨˇㄇㄧㄥˊㄅㄞˊㄖㄨˊ:「ㄓㄣㄒㄧㄤˋㄉㄚˋㄅㄞˊ」、「ㄏㄢˊㄩㄢㄇㄛˋㄅㄞˊ」。
  3. ㄖˋㄐㄧㄢㄍㄨㄤㄇㄧㄥˊㄖㄨˊ:「ㄅㄞˊㄊㄧㄢ」、「ㄅㄞˊㄓㄡˋ」、「ㄉㄨㄥㄈㄤㄈㄚㄅㄞˊ」、「ㄩㄝˋㄅㄞˊㄈㄥㄑㄧㄥ」。
  4. ㄑㄧㄢˇㄒㄧㄢˇ˙ㄉㄜㄖㄨˊ:「ㄅㄞˊㄏㄨㄚˋ」、「ㄑㄧㄢˇㄅㄞˊ」。
  5. ㄎㄨㄥㄨˊㄙㄨㄛˇㄧㄡˇㄖㄨˊ:「ㄐㄧㄠㄅㄞˊㄐㄩㄢˋ」、「ㄅㄞˊㄕㄡˇㄑㄧˇㄐㄧㄚ」。
  6. ㄊㄨˊㄖㄢˊㄖㄨˊ:「ㄅㄞˊㄉㄚ」、「ㄅㄞˊㄕㄨㄛ」、「ㄅㄞˊㄆㄠˇㄧˊㄊㄤˋ」、「ㄅㄞˊㄇㄤˊㄧˋㄔㄤˇ」、「ㄅㄞˊㄅㄞˊ˙ㄉㄜㄌㄤˋㄈㄟˋㄓㄜˋㄉㄨㄛㄖㄣˊㄌㄧˋㄓㄣㄎㄜˇㄒㄧˊ!」
  7. ㄊㄢˇㄕㄨㄞˋㄖㄨˊ:「ㄓˇㄧㄠˋㄋㄧˇㄊㄢˇㄅㄞˊㄕㄨㄛㄔㄨㄓㄣㄒㄧㄤˋㄨㄛˇㄅㄨˊㄏㄨㄟˋㄍㄨㄞˋㄋㄧˇ˙ㄉㄜ。」
  8. ㄒㄧˋㄐㄩˋㄓㄨㄥ˙ㄉㄜㄉㄨㄟˋㄏㄨㄚˋㄖㄨˊ:「ㄉㄨㄟˋㄅㄞˊ」、「ㄉㄠˋㄅㄞˊ」、「ㄆㄤˊㄅㄞˊ」。
  9. ㄅㄨˊㄈㄨˋㄔㄨㄉㄞˋㄐㄧㄚˋㄦˊㄉㄜˊㄉㄠˋ˙ㄉㄜㄖㄨˊ:「ㄅㄞˊㄅㄞˊㄏㄜ」、「ㄅㄞˊㄎㄢˋ˙ㄌㄜㄧˋㄔㄤˇㄉㄧㄢˋㄧㄥˇ。」
  10. (10) ㄅㄧㄠˇㄇㄧㄥˊㄔㄣˊㄕㄨˋㄖㄨˊ:「ㄗˋㄅㄞˊ」、「ㄍㄠˋㄅ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ái
解釋:
  1. 完全反射光線,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與「黑」相對。
    【例】雪白、純白、黑白分明
  2. 白色的。
    【例】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3. 清楚。
    【例】真相大白、含冤莫白、明白
  4. 空空的,沒加上任何東西的。
    【例】白飯、白開水
  5. 徒然、枉費。
    【例】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真是白託。
  6. 不付代價而得好處。
    【例】白吃、白喝
  7. 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
    【例】白道
  8. 陳述、說話。
    【例】自白、表白、道白
  9. 字寫錯。
    【例】這字寫白了。
  10.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ái
解釋:
[名]
1.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代表五行中金的顏色。如天地四方的西方、一年四季的秋、五臟的肺等。《說文解字.白部》:「白,西方色也。」
3.罰酒的杯子。也泛指一般酒杯。《漢書.卷一○○.敘傳上》:「及趙、李諸侍中皆引滿舉白,談笑大噱。」《文選.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唐.李善.注:「白,罰爵名也。」
4.戲劇裡的對話。如:「道白」、「對白」。
5.姓。如唐代有白居易、白行簡,元代有白樸。
6.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1.告訴。《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2.在書信末署名下的敬語,用於平輩或晚輩。唐.韓愈〈答李翊書〉:「聊相為言之。愈白。」
3.晨光初發,天明。宋.蘇軾〈赤壁賦〉:「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4.彰明、表明。如:「真相大白」、「含冤莫白」。
5.揭穿,專指戳穿謊言。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我周公在卦鋪裡面,你自喚他出來,白他謊,討他銀子去。」
6.表示輕視或不滿的動作。如:「白了他一眼。」
[形]
1.白色的。如:「白紙」、「白布」、「藍天白雲」。
2.潔淨的。如:「潔白」。
3.淺顯的。如:「白話」、「淺白」。
4.率直、誠實。如:「坦白」。
5.沒有添加任何東西的。如:「白飯」、「白開水」。
6.錯誤的。如:「寫白字」。
7.表示輕視或不滿的樣子。如:「白眼」。
8.以合法掩護非法,以正當掩護不法的。與「黑」相對。如:「白道」。
[副]
1.徒然。如:「白跑一趟」、「白來」、「白費」。《紅樓夢》第六○回:「沒的惹人笑話自己獃,白給人做粗活。」
2.不付代價而得到好處。如:「白吃白喝」。
3.就是、完全、實在。《金瓶梅》第一一回:「家中好不無人,只靠著我逐日出來供唱,……也要往宅裡看看姑娘,白不得個閒。」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讀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顏色名。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形] ] 淺顯的、口語的。
  3. [[形] ] 平淡無味、不添加其他東西的。
  4. [[名] ] 具有特殊性的話語,如臺詞或隱語。
  5. [[副] ] 徒然、白費。
  6. [[名] ] 姓氏。
反義詞:
音讀: pi̍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像雪或乳汁般素淨的顏色。
  2. [[形] ] 表示清楚、坦率、誠實等概念。
  3. [[形] ] 無所憑藉的。
  4. [[動] ] 清楚表明。
音讀: Pe̍h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