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管理模型 - 教育百科
知 | |
識 | |
管 | |
理 | |
模 | |
型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s |
作者: | 唐牧群 |
日期: | 2013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所謂的模型是經過學者大量蒐集資料並印證歸納得到的現象或結果,模型的建立能給予參考架構,有助於實務的推動。知識管理理論以策略管理、組織文化、組織行為、組織結構、人工智慧、品質管理、組織評估等領域的理論為基礎,運用這些概念提供邏輯性思考進而發展知識管理的相關理論,例如定義知識管理的流程、評估知識管理成效等。Nonaka 與Takeuchi提出的SECI模型(socialization, externalization, Combination, internalization model)為具有影響力的模型,主要在描述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的轉換過程,共有四種知識轉換的方式:內化、外化、社會化、與組合化,如圖一所示。SECI模型著重於知識轉移、分享的特殊流程。 圖一 四種知識轉換模式資料來源: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p.81),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1997,臺北市:遠流。 成功與接受模型(success and acceptance model of KMS)結合資訊系統成功模式(IS success model)與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如圖二所示,將其應用於知識管理脈絡之下。資訊系統成功模式主要在探討影響資訊系統成功因素,而科技接受模型著重於探討人們使用資訊科技時,影響其內在信念、使用態度及其使用意願的外在因素。成功與接受模型從整體組織觀點分析知識管理的品質,描述資訊系統與科技接受程度會影響知識管理成功與否的關鍵,資訊系統的表現會受到服務品質、系統品質、知識品質三種因素的影響,而使用者在利用系統過程中,會對系統產生易用性與有用性的認知,即為對系統的接受程度,而這會進一步的影響使用者是否願意使用知識管理系統。SECI模型聚焦於知識轉移的流程,而成功與接受模型則是以組織整體觀點分析知識管理的成效。不同的知識管理模型可提供不一樣的思維,幫助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圖二 KMS的成功與接受模式資料來源:知識管理(p.48),林東清,2009,臺北市:智勝文化。 McAdam, R. & McCreedy, S. (1999). A critical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s., 91-100.Kulkarn, U. R., Ravindran, S., Freeze, R. (2007).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uccess Model: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 309-347.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1997)。。臺北市 : 遠流。林東清(2009)。。臺北市:智勝文化。 |
|
參考資料: McAdam, R. & McCreedy, S. (1999). A critical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s., 91-100.Kulkarn, U. R., Ravindran, S., Freeze, R. (2007). A Knowledge Management Success Model: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 , 309-347.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1997)。。臺北市 : 遠流。林東清(2009)。。臺北市:智勝文化。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知識管理模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