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名著選讀大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eat Books Programs
作者: 陳敏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名著選讀大系是以閱讀各類名著為基礎的一種特殊的教育計畫,起源於20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當時社會各階層正興起閱讀西方名著的風氣,歷經10餘年的醞釀期,在數位教育家大力推動下,此活動漸具明確形式,並被定名為名著選讀大系。
  名著選讀大系的目的在於培養參與者閱讀興趣,發展其思考、推理、分析、鑑賞等能力,進而能做出智慧性的陳述與適當的價值判斷、並能對人類所關切的問題做妥善回應。基本上,名著係指對人類及其世界具有長遠而顯著洞察力的偉大著作,它的影響力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此計畫即藉著名著的特殊功能,來激發讀者的潛力。在方法上,最常被運用者為小組討論,其基本精神根基於集體研討、積極參與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之理念。
  名著選讀大系發源於學校正規教育,此計畫之推行首由厄爾斯金(John Erskine)提倡。厄爾斯金為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他主張開設古典名著閱讀與討論課程,1920年其建議終獲同意。在此時期,梅克爾約翰(Alexander Meiklejohn)於阿姆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闡揚蘇格拉底式問答法(Socratic Method),他的通識教育觀念即成為其他學校名著選讀課程的哲學基礎。1931-1932年他規畫的低年級計畫於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發展為著名的「雅典-美國課程」(Athens-America Curricula)。1930年代起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校長哈欽斯(Robert Hutchins)廣泛地延攬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著名教授設計名著選讀課程,課程內容涵蓋語言、文學、數學、科學等,此外並參考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教學經驗規畫課程。至1960年代美國許多新設立的大學紛紛以早期的教學模式為基礎,發展具獨特性的名著選讀課程,使得此計畫呈現多樣化形式。
  在學術環境之外,名著選讀的推展亦受到重視。1920年代末期艾德勒(Mortimer Adler)與哈欽斯(Robert Hutchins)基於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的理念,規畫了一個4年閱讀計畫。此計畫實施相當成功初期計有17個城市響應,約20,000名成人參與名著討論活動。1947年名著選讀基金會(Great Books Foundation)成立,負責計畫的設計、協調、評估與輔導員之訓練等。除推動成人名著選讀大系(Adult Great Books Program)外,1960年代起在慕多福(Edwin Moldof)的建議下,開始推動青少年名著選讀大系(Junior Great Books Program)。由於此計畫成效卓著,1970年代起許多公共圖書館與社區中心均定期辦理相關活動,各地反應相當熱烈。綜合而言,名著選讀大系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經由個別閱讀、集體討論、經驗交流,參與者所得到的知識與技能不僅可應用於閱讀名著,更可廣泛地應用於日常生活、專業工作中,它實為實施終身教育的有效途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名著選讀大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