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寒蟬 - 教育百科
ˊ
ˊ
hán ch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chán
解釋:
  1. 動物名。一種蟬,體長寸許,胸與背皆有黑綠斑紋,翅膀透明,脈呈淡樺色,常鳴於秋季日暮時分,其聲幽抑。 ◎
  2. 蟬至天寒則不鳴。故用來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
    【例】噤若寒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寒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án chán
解釋:
1.動物名。一種蟬。體長寸許,胸與背皆有黑綠斑紋,翅膀透明,脈呈淡樺色,常鳴於秋季日暮時分,其聲幽抑。
2.蟬至天寒則不鳴。故用來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杜密傳》:「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寒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寒蟬Meimuna opalifera體型中等。頭部及胸部橄欖綠色,具黑色斑紋,前胸背板中央具漏斗狀斑紋,其中央為”!”狀的橄欖綠色斑紋,後緣兩側具黑點;中胸背板黑色,中央一對短帶紋、其兩側不規則的縱帶及側緣的帶紋橄欖綠色;叉狀突起橄欖綠色。腹部黑色,覆有銀白色短毛。體腹面黑色,具有白粉。翅透明,第1及第2橫脈具有暗褐色斑紋。成蟲出現於6~11月;雄蟲於白天鳴叫,但陰天或下雨天亦會鳴叫。本種廣泛地分佈於台灣全島平地至山區間。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Lee & Hayashi(2003)及陳振祥(2004)所發表之文獻。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寒蟬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屬名: 寒蟬屬
拉丁亞科名: Cicadinae
中文科名: 蟬科
中文亞科名: 蟬亞科
中文族名: 蜩蟬族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opalifera
拉丁屬名: Meimuna
中文綱名: 昆蟲綱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總科名: Cicadoidea
拉丁科名: Cicad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蟬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目名: Auchenorrhynch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
台灣分布地點: 平地至山區
中文亞目名: 頸喙亞目
中文目名: 半翅目
拉丁目名: Hemiptera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族名: Dundubiini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寒蟬
英文名: Meimuna opalifera
描述:
本種體色多為橄欖綠或黑色,且覆蓋銀灰色鱗毛。本種型態特徵為:1.頭部:橄欖綠色的頭部比中胸背板基部略寬。具暗綠色複眼,且複眼內有許多黑色小單點,淡紅色的單眼,複眼周圍和單眼區域有不規則黑色斑紋。口器的喙管長,可至後足基節。2.胸部:橄欖綠色的前胸背板明顯短於中胸背板。前胸緣片外緣有兩對黑色斑點。中胸背板為黑色且有綠色的W字紋(有兩個黑色斑點位於下方)及暗黃綠色的X字型隆起。3.腹部:黑色的腹部,腹部背面有較多的銀灰色鱗毛,且具有白粉在腹部的腹面。另外,在各腹節背面的外緣有淡藍色斑紋。雄蟬背瓣大且鼓膜未露出,腹瓣為黑色三角型且比其他同Meimuna屬物種來的較短。4.翅:翅整體透明,但有斑紋分布在翅脈;分別為:1.綠色和淡橘色相間的前緣脈。(結節線內翅脈為淡黃綠色,以外為黑色。)。2.前翅1st橫脈、2nd橫脈具煙褐色斑紋。雄蟬體長約25-27mm,前翅長約33-36mm。雌蟬產卵管明顯伸出尾節,體長約22-28mm,前翅長約31-37mm。
分布:
臺灣、中國、日本、韓國。成蟲見於6-11月,以8-10月為多。
作者: 陳彥霖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