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正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ㄓˇ
  • 部首外筆畫 1
  • 總筆畫 5
  • 漢語拼音 [一]zhēng[二]zhè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ˋㄆㄧㄢㄒㄧㄝˊ˙ㄉㄜㄖㄨˊ:「ㄓㄥˋㄨˇ」、「ㄓㄥˋㄓㄨㄥ」、「ㄍㄨㄥㄓㄥˋㄨˊ」。
  2. ㄏㄜˊㄍㄨㄟㄐㄩˇ˙ㄉㄜㄏㄜˊㄔㄤˊㄌㄧˇ˙ㄉㄜㄖㄨˊ:「ㄉㄨㄢㄓㄥˋ」、「ㄓㄥˋㄐㄧㄥ」、「ㄓㄥˋㄌㄨˋ」、「ㄓㄥˋㄉㄠˋ」。
  3. ㄑㄧㄚˋㄑㄧㄠˇㄍㄤㄏㄠˇㄖㄨˊ:「ㄓㄥˋㄏㄠˇ」、「ㄓㄥˋㄑㄧㄠˇ」、「ㄓㄥˋㄓˊ」、「ㄓㄥˋㄓㄨㄥˋㄒㄧㄚˋㄏㄨㄞˊ」。
  4. ㄅㄧㄠˇㄉㄨㄥˋㄗㄨㄛˋㄗㄞˋㄐㄧㄣˋㄒㄧㄥˊㄓㄨㄥㄖㄨˊ:「ㄊㄚㄓㄥˋㄗㄞˋㄉㄨˊㄕㄨ。」、「ㄨㄞˋㄇㄧㄢˋㄓㄥˋㄒㄧㄚˋ˙ㄓㄜㄑㄧㄥㄆㄣˊㄉㄚˋㄩˇ。」
  5. ㄒㄧㄡㄍㄞˇㄘㄨㄛˋㄨˋㄖㄨˊ:「ㄍㄞˇㄓㄥˋ」、「ㄉㄧㄥˋㄓㄥˋ」、「ㄐㄧㄡㄓㄥˋ」。
  6. ㄔㄨㄣˊㄦˊㄅㄨˋㄗㄚˊ˙ㄉㄜㄖㄨˊ:「ㄔㄨㄣˊㄓㄥˋ」、「ㄓㄥˋㄏㄨㄥˊㄙㄜˋ」。
  7. ㄎㄣˇㄉㄧㄥˋ˙ㄉㄜㄩˇㄈㄢˇ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ㄓㄥˋㄇㄧㄢˋ」、「ㄓㄥˋㄈㄤ」。
  8. ㄩˇㄈㄨˋㄒㄧㄤㄉㄨㄟˋㄖㄨˊ:「ㄓㄥˋㄕㄨˋ」、「ㄓㄥˋㄉㄧㄢˋ」。
  9. ㄩㄢˊㄅㄣˇ˙ㄉㄜㄓㄥˋㄕˋ˙ㄉㄜㄖㄨˊ:「ㄓㄥˋㄅㄣˇ」、「ㄓㄥˋㄓˊ」、「ㄧㄢˊㄍㄨㄟㄓㄥˋㄓㄨㄢˋ」。
注音:
解釋:

ㄓㄥㄩㄝˋㄋㄨㄥˊㄌㄧˋ˙ㄉㄜㄉㄧˋ˙ㄍㄜㄩㄝˋㄖㄨˊ:「ㄓㄥㄩㄝˋㄔㄨㄙˋㄇㄧㄠˋㄌㄧˇㄐㄧˇ滿ㄇㄢˇ˙ㄌㄜㄐㄧㄣˋㄒㄧㄤㄑㄧˊㄈㄨˊ˙ㄉㄜㄇㄧㄣˊㄓ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正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ng
解釋:
  1. 思想、行為合於規範、法則的。與「邪」相對。
    【例】正統、光明正大、撥亂反正
  2. 居中、不偏斜的。
    【例】正中、正午、中正
  3. 修改錯誤或偏差。
    【例】必也正名乎!(《論語.子路》)
  4. 精純不雜的。
    【例】正紅色
  5. 基本的、主要的。與「副」相對。
    【例】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6. 面對自己方向的,或具積極、肯定、光明、常態意義的。與「反」相對。
    【例】正面、正義、正常 ◎
  7. 數目大於零的。與「負」相對。
    【例】正數
  8. 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
    【例】正電
  9. 恰巧、剛好。
    【例】正好、正是、正中下懷
  10. 助動詞。表示動作在進行中。
    【例】外面正下著雨,還是不要出去吧!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g
解釋:
  1. →正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èng
解釋:
[形]
1.合於規範的、合於法則的。如:「正道」、「正路」。
2.不偏斜。如:「正中」、「正午」。《論語.憲問》:「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3.精純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韓非子.難四》:「屈到嗜芰,文王嗜菖蒲菹,非正味也,而二賢尚之,所味不必美。」
4.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5.與「副」相對。如:「正本」、「正刊」。
6.與「偏」相對。如:「正門」、「正廳」。
7.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動]
1.修改錯誤。如:「修正」、「訂正」、「糾正」。《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2.整理。《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隋書.卷五八.李文博傳》:「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
3.分析、明辨。《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副]
1.恰巧、剛好。如:「正好」、「正是」、「正中下懷」。《北史.卷七○.劉璠傳》:「行本怒其不能調護,每謂三人曰:『鄉等正解讀書耳。』」
2.表示動作在進行的狀態。如:「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文選.曹植.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名]
1.長官、主事者。如:「里正」、「村正」。《禮記.王制》:「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正常。
注音:
漢語拼音: zhēng
解釋:
參見「正月」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ià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中、不偏的、不歪斜的。
  2. [[形] ] 真實的。
  3. [[名] ] 右邊。
  4. [[形] ] 大中至正的概念。
  5. [[副] ] 時間上的整點時間。
  6. [[副] ] 正值、剛好。時間上剛好遇到的那一點。
音讀: ts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不偏不倚、無私心。
音讀: tsia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