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潘乃德 - 教育百科
ˇ
ˊ
pān nǎi d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ān nǎi dé
解釋:
人名。(西元1887~1948)美國人類學家。二十世紀初少數的女性學者。她的理論對於文化人類學,特別是指文化與個性的問題,產生深刻的影響,最著名的作品為《文化模式》,並成為人類學的經典大作。另於西元一九四六年完成以研究日本文化為主的《菊花與劍》一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nedict, Ruth
作者: 詹棟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潘乃德(1887~1948)為美國的人類學家,在人類學的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她在大學時主修英美文學,曾以筆名發表詩作。這一訓練背景對她的影響很深,使她的研究著作,時常呈人文科學的精神面貌。
  一九一九年時,她從一連串的講演會中接觸到人類學,對人類學感到興趣,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Columbia)研究,成為美國人類學之父波亞士(Franz Boas)的早期門生之一。一九二三年獲得人類學博士學位,次年即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授課。
  她於一九二七年至皮馬(Pima)印第安人部落從事實地研究工作,嘗試發現建立新學說的可能性。在這次研究的經驗裡,發現文化與人格的關係。她相信人類具有無限創造的可能性,個別文化只是這無限創造中部分元素所構成的一種「形貌」(文化統合仍有許多不同的形貌)。她也認為每一個文化都有一個主題,以這個主題為中心而後表現出該文化外在的習俗、制度、行為等,以這個基本概念為架構,用來分析原始文化,寫下〔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一書,成為人類學的重要著作。在書中,她將文化分為「阿波羅型」(Apollo)與「戴奧尼索斯型」(Dionysus)。這兩種型各有其不同的特徵。
  她受到波亞士文化相對論的影響,認為人對各項文化特質,必須從整個文化系統中去做相對性的評價。不過她對文化相對論並不是持激進的看法。她並不像某些倡言文化相對論的學者那樣,認為任何普遍的道德律則都不能成立。她一生努力不懈地從事一項道德使命,即利用人類學的知識來證明種族歧見的謬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為了了解敵方民族性,乃調用人類學家從事民族性的研究。她研究過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日本等民族。其中以分析日本民族性的〔菊花與劍〕(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1946)一書成就影響最大。該書於兩年後譯成日語,在日本學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褒貶不一。貶的是她沒有到過日本,對日本某些情況不夠了解;褒的是書中充滿著連日本學者誰都沒有注意到的有關日本文化模式的獨特見解。
  〔菊花與劍〕出版後,他仍然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從事當代文化研究,一直到病逝為止。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潘乃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