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祖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ㄕˋ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ㄨˋㄇㄨˇㄑㄧㄣ˙ㄉㄜㄈㄨˋㄇㄨˇㄖㄨˊ:「ㄗㄨˇㄈㄨˋ」、「ㄗㄨˇㄇㄨˇ」、「ㄨㄞˋㄗㄨˇㄈㄨˋ」、「ㄨㄞˋㄗㄨˇㄇㄨˇ」。
  2. ㄊㄨㄥㄔㄥㄒㄧㄢㄉㄞˋ˙ㄉㄜㄖㄣˊㄖㄨˊ:「ㄩㄢˇㄗㄨˇ」、「ㄒㄧㄢㄗㄨˇ」、「ㄗㄨˇㄗㄨㄥ」。
  3. ㄔㄨㄤˋㄕˇㄓㄜˇㄖㄨˊ:「ㄅㄧˊㄗㄨˇ」、「ㄗㄨˇ」、「ㄈㄛˊㄗ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稱謂。用以尊稱父母親的父母。
    【例】祖父母、外祖父母
  2. 通稱先代的人。
    【例】遠祖、祖先、祖宗
  3. 事物的創始者。
    【例】鼻祖、開山祖
  4. 宗仰、效法。
    【例】祖述
  5.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稱謂。用以尊稱父母親的父母。如:「祖父母」、「外祖父母」。《荀子.成相》:「下以教誨子弟,上以事祖考。」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
2.通稱先代的人。如:「遠祖」、「先祖」。
3.祭祀始祖神主的廟。《荀子.成相》:「紂卒易鄉啟乃下,武王善之,封之於宋立其祖。」《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是以古之人君謀事必就祖,發政占古語,重作事也。」
4.事物的創始者。如:「鼻祖」。《周禮.春官.籥章》:「祈年于田祖。」漢.鄭玄.注:「田祖,始耕田者,謂神農也。」
5.姓。如漢代有祖沂。
[動]
1.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稱為「祖」。《詩經.大雅.韓奕》:「韓侯出祖,出宿于屠。」《左傳.昭公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晉.杜預.注:「祖,祭道神。」
2.餞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唐.李白〈留別金陵諸公〉詩:「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
3.宗仰、效法。《戰國策.韓策二》:「秦王必祖張儀之故謀。」《漢書.卷三○.藝文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4.熟悉。《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大采朝日,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ó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通稱先代的人。在閩南語的口語使用習慣中,「祖」字是沒有性別區分的,除非冠上「查埔」、「查某」才能區分是曾祖父還是曾祖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