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性傳染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作者: 楊玉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性傳染病是由性行為或類似性行為,使黏膜及皮膚之密切接觸所傳染的一組具有傳染性疾病之總稱;是以傳染方式(性行為)及初期感染好發之部位(性器官)而定名。一九七五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提高人們對性病(venereal disease,簡稱VD)危害的警覺性,特將性病易名為性傳染病。
  依病原體的不同,性病傳染可分為五大類,分別為:(1)細菌類:常見的性病為淋病(淋病雙球菌)、梅毒(梅毒螺旋體)等。(2)病毒類:如疱疹(單純性疱疹病毒)、愛滋病(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等。(3)原蟲類:如陰道炎(陰道滴蟲)。(4)黴菌類:如包皮炎(白色念珠菌)。(5)體外寄生蟲類:疥瘡(疥蟲)、陰蝨症(陰蝨)。
  性伴侶數越多、有雜交行為、嫖妓及採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者,得到性傳染病的機會越高。目前人類仍無法以預防接種的方式來預防性傳染病,且性傳染病是不具有免疫力的,感染一次有可能仍會感染第二次、第三次;也可能同時感染二種或二種以上性傳染病。治療方式依病原體及症狀之不同,給予適當的藥物或外科手術治療,而藥物方面多以抗生素,如盤尼西林、四環黴素或紅黴素等,皆有相當好的療效。
  性傳染病的預防沒有一種方法是百分之百的有效,但下列每個步驟都能明顯地降低感染的機會,依序是:(1)檢視性伴侶的性器官:在性交或口交之前檢查性伴侶的性器官,可以發現一些性病的症狀,注意是否有分泌物、難聞的味道、傷口或疼痛、膿瘍、皮疹、疣或任何異樣的東西;接下來看看尿道口是否有混濁的排出物出現。(2)性接觸前後清洗性器官:用肥皂或清水徹底清洗性器官與周圍的區域,性交後立即加壓排尿,皆可降低感染之機會。(3)使用保險套:性交時全程使用乳膠製保險套,能阻隔黏膜間的接觸,有效預防性傳染病與愛滋病。(4)早期接受藥物治療:若有任何不適或可疑症狀出現,立即找合格醫師接受檢驗,必要時採用適當藥物治療,早期治療其癒後較佳。(5)維持忠貞性關係,盡量避免與配偶外的人發生性行為,尤其是陌生人及從事性交易工作者。性傳染病中除疱疹及愛滋病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外,其餘只要經由適當的治療皆可完全的治癒,因此一旦發現自己可能感染性傳染病時,應立即接受檢驗與治療,並要求性伴侶一同接受治療,而且在生病期間最好暫時停止性生活,如無法做到,則在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以免重覆感染或加重病情;治癒後仍須定時接受檢驗,以避免復發或再度感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性傳染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