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隅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ㄠˇㄖㄨˊ:「ㄐㄩˇㄧˋㄩˊㄅㄨˋㄧˇㄙㄢㄩˊㄈㄢˇ。」
  2. ㄐㄧㄠˇㄌㄨㄛˋㄖㄨˊ:「ㄔㄥˊㄩˊ」、「ㄩˊ」、「ㄉㄨㄥㄋㄢˊㄩˊ」。
  3. ㄅㄧㄢㄩㄢˇ˙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ㄏㄞˇㄩˊ」、「ㄅㄧㄢ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角、角落。
    【例】城隅、東南隅
  2. 邊、旁。
    【例】道隅、海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山、水彎曲轉角的地方。如:「海隅」。唐.杜甫〈潼關吏〉詩:「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2.角、角落。如:「牆隅」、「四隅」。《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3.邊、旁。《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十二.古辭.隴西行》:「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4.邊遠的地方。《淮南子.原道》:「經營四隅,還反於樞。」
5.事物的一端或一面。《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贊曰》:「舉端自理,滯隅則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山、水彎曲轉角之處。《說文解字.阜部》:「隅,陬也。」《書經.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漢.東方朔《神異經.東南荒經》:「東南隅太荒之中,有樸父焉。夫婦並高千里,腹圍自輔。」唐.杜甫〈潼關吏〉詩:「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2. 角落。如:「牆隅」。《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周禮.夏官.方相氏》:「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晉.潘岳〈笙賦〉:「眾滿堂而飲酒,獨向隅以掩淚。」

3. 邊、旁。《楚辭.王逸.九思.逢尤》:「豺狼鬥兮我之隅。」《樂府詩集.卷三七.相和歌辭一二.古辭.隴西行》:「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4. 邊遠地方。《淮南子.原道》:「經營四隅,還反於樞。」《隋書.卷六三.列傳.史祥》:「身在邊隅,情馳魏闕。」《魏書.卷一○二.西域列傳.焉耆國》:「焉耆為國,斗絕一隅,不亂日久。」

5. 事物之一端或一面。晉.左思〈三都賦序〉:「聊舉其一隅,攝其體統,歸諸詁訓焉。」《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舉端自理,滯隅則失。」

6. 方正、端正。《詩經.大雅.抑》:「抑抑威儀,維德之隅。」漢.鄭玄.箋;「人密審於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正也。」漢.揚雄《太玄經.卷一.周》:「次二,植中樞,周無隅。」

注音: 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隅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