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名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mí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藝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 míng |
解釋:
藝人從藝時所用的化名。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藝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tage Names |
作者: | 謝庭菊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名的法文寫法是Noms de Theatre;德文是Bühne-namen,都是用來稱呼那些以跳舞、歌唱、表演或演奏樂器為專業的藝人。這個慣例來自於對出家的修道人的要求:放棄世俗的名字,另起新的名字,例如在新的環境中被稱為某某兄弟、或某某姊妹。這種習俗在職業的舞臺表演中又被更廣泛的使用,他們不稱呼演員真實的姓或名字,而是用他在劇中所飾演的人物角色的名字。此種情形在義大利式的喜劇中特別明顯;英國中世紀的公會使用藝名作為慣例又更明確,從那時候開始,許多家庭都接受它,並使用一個當地人所認知的聖蹟劇中名字的一部份作為名字,這種習慣是不能與蘇格蘭高地的氏族或宗派名稱混淆在一起的。自從復辟時代(1600-1688)開始,藝名就經常被使用在英國的劇院。許多藝人都很謹慎的起名字,避免使用與舊時代有關的政治名稱,例如:「圓顱黨」(Roundhead,十七世紀英國內亂時反國王派,頭髮簡短的清教徒之渾名)、英王查理一世時「保王黨黨員」(Cavalier)。也避免使用反聖職者的家族傾向用語,例如:清教徒的姓 ── 白爾朋司(Barebones)、雷克拉克(Lackluck)等。由於義大利的歌劇傳入,以致於吸引了一些一流的英國歌者訪問義大利;為了迎合倫敦人的勢利眼,藝人返國時都使用了義大利的假名,教育人們接受只有以義大利式的名字呈現的人才是「藝術」的保證。芭蕾舞界也繼而採用此種命名方式,許多帶有英國倫敦東區人特種口音的女孩們,特別安排前往巴黎六個月的旅行;回國時就起了法式藝名,以獲得更多的聲譽及更高的薪資。但依據十八世紀末期及十九世紀初期的記載,許多英國一流的歌者及舞者並沒有採用這種慣例。最後,在1911年所出現的俄國芭蕾率先採用在英文名字上增加「ovsky」或「ova」的字尾,這種遍佈歐洲的「俄國女人」成為一種新的多數群眾。結果,有人曾計算過帕芙洛娃.安娜(Pavlova, Anna Pavlovna, 1881-19 31)教授過2375個這種學生,大部分定居在美國,從事表演、教學或傳道的工作。從這些史料歸結了一個學術上的事實,就是證明姓名的演繹。原始的家族姓氏(尤其是波蘭的多子音名字)已經很難完全書寫出來或保持它的正確拼法;演變至今,這種多子音的字已縮減到人們可以記得的樣子了。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藝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