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頓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ùn w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頓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ùn wù |
解釋:
佛教用語:(1)謂在一時間證得真理。《五燈會元.卷四.薦福弘辯禪師》:「如來出世為天人師,善知識隨根器而說法,為上根器者開最上乘頓悟至理。」(2)證悟一切現象都無真實的生滅變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南朝梁.劉孝標.注:「法師研十地,則知頓悟於七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頓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sight |
作者: | 梁雲霞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頓悟的原意為對事物具有清晰且深入的理解或知覺。在心理學的研究中,頓悟的現象顯現在人類問題解決的行為中。在人類的問題解決的研究中,早期心理學家,例如,桑代克,從動物行為的研究中推測人類的問題解決是一種「嘗試錯誤」的學習。但是,完形取向的心理學家,例如,庫勒則認為在問題解決中,可能有一種原發性的思考方式。在這樣的方式中,問題會被重新組織,並且形成一種新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在庫勒經典的研究中,他將一隻黑猩猩關在籠子中,籠子中有幾支木棒。但是這幾支木棒的長度都不夠足以取得籠子外的香蕉。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黑猩猩似乎重組了他所面臨的問題,他將木棒結合在一起,並且使用這支加長了的木棒去取得香蕉。庫勒使用「頓悟」這個名詞,指稱在研究中發現的這種重新組織的現象。 另一個經典的例子便是阿基米德思考國王皇冠純金程度的問題。阿基米德原先並未能想出如何測量純金的程度,但是經由他在洗澡的過程中,看到自己泡入浴缸中,水溢出於浴缸之外,而頓悟到檢驗王冠純金含量的方法。 由於完形心理學家的主張,使得頓悟的現象在問題解決歷程中受到重視,但是,從研究的角度而言,頓悟的歷程相當難以測量。頓悟的本質是由什麼機制所構成,仍然沒有明確的答案。頓悟是一種自動的歷程,還是必須倚賴先前的經驗,這兩個路徑也不斷的接受實證研究的檢證中。固然不同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主張,但近代的一些心理學家,檢視「頓悟」的狀態後,認為可能可以透過反覆深思問題、增加問題的相關訊息、透過抒解限制,採取較為寬廣的角度看問題,或者重新編碼或歸類,進而引發重新組織的歷程。因此,頓悟由此而產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頓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