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婁伯 - 教育百科
克 | |
婁 | |
伯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roeber, Alfred Louis |
作者: | 詹棟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克婁伯(1876~1960)是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他從事人類學研究六十年,曾在其所著〔人類學〕(Anthropology, 1948)中說:「今天是人類學的時代」(Today is the age of anthropology)。又說:「人類學主要以研究超有機體,即文化為主。」他曾設一個譬喻說:黑人的厚嘴脣與黑臉孔是遺傳的,可以用生物學的原理來說明,但他們也會唱美國的國歌,做浸信會的教徒,雨天也懂得穿雨衣,這也是遺傳嗎?若不是,那便不得不求之於別種解釋,所謂「別種解釋」,便是文化的解釋。 他認為文化現象是超有機的、超個人的及超心理的,他在〔超有機論〕(The Superorganic)的論文(1917)中表示:人們相信有四種現象是實在的: 1.質與力的現象:無機(inorganic)。 2.生命的現象:直接有機或生命(directly organic or vital)。 3.意識的現象:心理有機或心靈(mentally organic or psychic)。 4.社會生活或文化的現象:文明或超有機或超心靈(civilizational or superorganic or superpsychic)。 他的〔宣言十八條〕(Eighteen Professions)是著名的人類學理論,其條文如下: 1.歷史的目的在於知曉社會事實對於文明全體的關係。 2.歷史所研究的材料不是人,而是人的工作。 3.文明雖由人類所帶來,並因人類而存在,但它卻自成一體,其性質與生命不同。 4.歷史學家應知道人有某種心理構造,但不用它來解決社會問題或現象。 5.真正的本能存於社會現象的裡面及起源,但不能由歷史研究之。 6.人格或個人除用為例證外,無歷史的價值。 7.地理或物質環境是文明所利用的材料,而不是形成解釋文明的要素。 8.歷史學家應主張所有人種都絕對的同等或同為文明的負荷者。 9.遺傳在歷史上完全無力。 10.後天的遺傳是生物學上及歷史上的突變。 11.淘汰以及其他有機的演進都不能影響文明。 12.所謂「野蠻人」並不是動物與受過科學教育的人的中間人物。 13.沒有社會的種類之分,或標準的文化形態或階段。 14.無所謂種族心理,只有文明而已。 15.在歷史上沒有像物理化學等科學的定律。 16.歷史只研究一定條件的狀況,不研究原因。 17.歷史的原因論便是終極論。 18.生物學的心理學的命定論和方法,或自然科學的命定論和方法,都和歷史無關,就像歷史的方法之無關於生物學一樣。 關於以上的論點,有些人類學家並不贊同,如高登衛塞(Alexander Goldenweiser)就只贊成其大意,而不同意於其過分抹殺個人在歷史上的地位,過度的歷史命定論,以及混淆了心理學與生物學所具的意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克婁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