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基督教教育思潮 - 教育百科
反 | |
基 | |
督 | |
教 | |
教 | |
育 | |
思 | |
潮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反基督教教育思潮的主旨,在排除教會學校中之宗教課程,欲藉正常教育方法,培養學生成為健全國民,而不致變成教會的信徒。 此教育思潮產生的時代背景,起於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在列強壓迫下,訂立了不平等條約,准許基督教在華傳教,並允其在內地設立學校,招收中國學生。教會在中國設立學校,係以傳播教義為目的,而非為教育中國國民;唯當時國家財政支絀,既無力普及教育,而主其事者又缺乏教育為國家主權的認識,竟輕允其事。學部乃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通咨各省,外人在華除已設各學堂暫聽設立外,嗣後呈請在內地開設學堂,亦均無庸立案。自此基督教設立之學校,乃遍布全國。這些教會學校,離他多少發揮了開發民智、傳授新知的功能,但其終極目的仍在為教會塑造「教民」。 由於教會學校中一般注重外國語文,輕視中國文化,同時更以〔聖經〕為必修課程,於校內傳播基督教教義,並強迫學生參加宗教儀式,顯然違背信仰自由精神,肆意進行文化侵略,於是有識之士如蔡元培、劉以鍾等,遂紛紛提出批評,主張宗教團體所設立之學校,應受國家之監督,不得違背國家法令,進行傳教活動及強迫學生讀經、做禮拜;蔡氏更主張以美育代替宗教,指出基督教排斥異己,無補人心。 後來又有曾慕韓、周太玄等人,組織「少年中國學會」,提倡民族主義的愛國運動;主張外國教會在中國所辦教育事業,不能違背中國教育宗旨,不可妨礙講學自由和信仰自由,並認為所有教會學校,均須向中國政府立案,受教育部管理與監督。南京、北京兩地學者青年,更組織「非基督教大同盟」,竭力攻擊基督教煽惑青年,引起各方響應,主張教育應脫離政黨與宗教而獨立,教育尤應超然於教會之外,一時反基督教教育運動風起雲湧,終於逼使教會學校不得不先後向我政府立案,並遵守我國的教育法令辦理教育。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反基督教教育思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