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典芭蕾 - 教育百科
ˇ
ˇ
ˇ
  • 漢語拼音 gǔ diǎn bā lě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ǔ diǎn bā lěi
解釋:
  1. 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雅,題材多變。著名的舞碼有《天鵝湖》及《胡桃鉗》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古典芭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ǔ diǎn bā lěi
解釋:
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宮廷芭蕾,舞姿輕盈而優雅,題材多變。最著名的舞碼為《天鵝湖》及《胡桃鉗》。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古典芭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ical Ballet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類型。古典芭蕾(Classical Ballet)又稱俄國芭蕾。自十七世紀起,彼得大帝將西歐的宮廷文化全盤輸入俄國,芭蕾舞劇逐漸成為俄國宮廷藝術之一,歷經安娜女皇(Anna Ivanova,在位1730-1740)與凱德林娜二世(Ekaterina Ⅱ Alekseevna,在位1762- 1796)的大力推展,十九世紀中期芭蕾舞劇的首都已經由巴黎東遷至聖彼得堡,此為古典芭蕾的全盛時期。大部分古典芭蕾的經典之作都產生於此期間,其中最富盛名又最具影響力的編舞家是法國舞蹈家馬里斯.裴堤帕(Marius Petipa, 1811-1910)。馬里斯.斐提帕生於法國馬賽,是一位名芭蕾舞教師、舞者兼編舞家,出身舞蹈世家,其父尚.裴堤帕(Jean Antoine Petipa)、其兄長、女兒與兩位妻子皆為舞蹈家,自幼隨父習舞,1838年在布魯塞爾的 P. Gardel´s Dansomanie劇院作首度登台獻藝,爾後經常隨其家族巡迴歐美各大城市演出,曾赴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與俄國學習民間舞蹈,日後成為其建立性格舞蹈(Character Dance)的基礎。1847年應邀至聖彼得堡為波修瓦劇院(Bolshoi)任首席舞者,常與奧國芭蕾伶娜芬妮.愛斯勒(Fanny Elssler, 1810-1884)搭擋演出,其擅長舞碼有《吉賽兒》(Giselle)、《巴吉妲》(Paquita)、《海盜》(Le Corsaire)、《園丁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ee)……,1862年受聘為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首席芭蕾舞教師,同年發表其首度成功之舞作《法老王之女》(La Fille du Pharaon)。終其一生致力於芭蕾舞劇的創作,包括與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合作的三大舞劇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胡桃鉗》(Nutcracker)、《天鵝湖》(Swan Lake);其他尚有經典之作,例如《唐吉訶德》(Don Quixote)、《季節之神》(Seasons)、《灰姑娘》(Cinderella)、《雷蒙達》(Raymomda)、《卡瑪格》(La Camargo)、《魔鏡》(The Magic Mirror)……等。共創近五十齣芭蕾舞劇。裴堤帕將法國浪漫芭蕾的典雅細膩結合俄羅斯舞蹈的豪邁精神,施以戲劇性的編舞手法將古典芭蕾發展至近乎完美的境界。他所確立的舞劇形式著重於:一、以童話或神話故事為主題;二、大多數為三至四幕之舞劇;三、涵具有固定形式的大雙人舞;四、常以女舞者作為創作中的主體而忽略男性舞者之重要性。這些特點日後確成為佛金(Michel Mikhailovich Fokine, 1880-1942)所謂的:「傳統編舞法的殼臼與陳腐」,然而到二十世紀末,事實證明裴堤帕之古典芭蕾仍深得觀眾的喜愛,成為全世界各大、小芭蕾舞團不可缺少的舞碼。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典芭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