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設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ool establishment
作者: 張芳全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校設置(school establishment)是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培養人才、教化百姓及善良風俗。早期原始人民以模仿做為經驗傳遞方式,進行無形的生活教育,或是藉由宗教神力鞏固威權,進行有形的宗教入會儀式。然而,隨著人類生活日益繁複,人類社會中也有了學校設置。據文獻記載,中國自夏、商、周三代已有學校設置,而西方教育亦隨著文字出現而有學校的設置,且早期可以接受教育者皆為權貴子弟。中國學校的設置分為官學及私學,官學易隨著當政者的心態左右著學校設置的目的,有為了延攬人才,亦有透過學校進行思想控制,而私學興辦的目的或為啟蒙,或為追求功名做預備;西方則私人講學之外,多由宗教控制。   隨著時代的演變,學校成為了地域居民所共有的文化、交流中心,甚至在危急時刻成為居民們棲身的安全場所,學校設置不再只是單純地為了培育人才、傳遞知識。不論公立或是私立,學校設置得向教育部申請通過,其主體擬定與法令規定必須符合規定;各級學校的校舍、校地的面積,隨著學生招生人數有不同的規定,設備、校務經費以及師資必須達到審核標準。此外,亦有以學校為中心位置所推展而成的社區整體營造,是為近鄰住宅區概念,配合區域的特有性與獨特性,發展出社區、學校、家庭一體的友善區域。配合社區整體營造、利用地理獨特景致,加上校園空間的創意、活潑運用,發展出學校自有特色,已成為學校設置不可或缺的一環。周愚文(2001)。中國教育史綱。台北縣:正中。
林玉体(1997)。西洋教育史。:台北市文景。
陳妙娟(2000)。近鄰社區的復活;建立學校為都市社會的基礎單位。菁莪,11(4), 19-24。
參考資料:
周愚文(2001)。中國教育史綱。台北縣:正中。
林玉体(1997)。西洋教育史。:台北市文景。
陳妙娟(2000)。近鄰社區的復活;建立學校為都市社會的基礎單位。菁莪,11(4), 19-2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校設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