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團體嵌圖測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oup Embedded Figures Test, GEFT
作者: 陳嘉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團體嵌圖測驗」,是一種團體人格測驗,由韋特金等人(H.A. Witkin, E. Raskin, P.K. Oltman & S.A. Karp)於一九七一年共同編製完成。此測驗旨在評量人的認知型態--場地獨立性或依賴性。韋氏依其倡導的心理分化(psychological differentiation)原理,認為個體的認知型式依其在處理訊息時是靠外在的線索為參考或是以內在的自我參照而定。GEFT所測量的能力中,場地獨立的人有較清晰而分化的知覺功能,當他審視事物時,能夠以自己內在為參考架構,不受背景環境的影響,直接注意到相關的刺激;場地依賴的人知覺功能較為籠統而不分化,因而容易受到視覺場地中無關線索的影響,不容易區分物體與背景的關係。
  此測驗適用對象為十歲以上的兒童及成人,其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有七個簡單題目,用以練習,時限兒童為四分鐘,成人為兩分鐘,使受試者熟悉作答的方式;第二、第三部分各含九個較難的題目,為正式測驗,時限兒童各為八分鐘,成人各為五分鐘。測驗進行時,要求受試者找出嵌在複雜圖形中的簡單圖形,並用筆把它描繪出來,而八個簡單圖形是印在題本底頁,受試者可依需要隨時翻閱底頁。記分方式採第二、第三部分總共答對的題數計之。根據韋特金等人(Witkin et al., 1971)所作研究,測驗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相關為點八二;在效度方面,與身體結合度(degree of body articulation)的相關為點七一。
  此測驗經國內學者吳格益氏修訂為中文,作為鑑定認知缺陷型學障生改進教學或修改教材之參考,並未出版,也尚未建立常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團體嵌圖測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